曾被視為最高機密的台軍反攻大陸「國光計劃」相關手稿和密件,在封存近半世紀後,將於5月1日在台灣桃園大溪鎮後慈湖首度對外公開。未來赴台的大陸民眾將有機會,在後慈湖一睹當年台灣如何計劃反攻大陸的歷史,預料該處將成為他們遊台的最新熱點。
蔣介石親筆批擬國光計劃
後慈湖是國光計劃的指揮中樞,蔣介石設置五座戰略辦公室,由總統府參軍長等重要政軍高層進駐使用,類似現今台軍的衡山指揮所。當時還挖掘了具備防核爆能力的戰備坑道,為防共軍以核武攻擊這個秘密的反攻大陸指揮中心。後慈湖下月全面對外開放,遊客可參觀指揮所和戰備坑道,還可觀看蔣介石親筆批擬的國光計劃內部文件。
國光計劃始於1961年4月1日,共提出包括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5類共26項作戰計劃,參謀研究達214案,所有計劃都策劃到師的任務層級,特別會談向蔣介石提報研究案也達97次。1965年6月,蔣曾召集陸軍幹部,預備發動反攻,但8月6日,台方海軍劍門、章江軍艦運送特戰人員偵測大陸沿海情報,卻遭中共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蔣理解到喪失制海優勢,發動登陸戰甚為困難,加上後來台灣退出聯合國,反攻大陸難獲國際認同,這項計劃才宣告胎死腹中。不過,據當年參戰的官兵表示,海戰的失敗原因,竟是空軍忘記出動戰機支援所致。
台灣《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