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此情可待成追憶」,忽想到,什麼是最讓人追憶的「情味」呢?
情也有味。通常我們說的五味是是:鹹、甜、酸、苦、辣。小孩子最喜歡甜,長大了就鹹、酸、苦、辣各有所愛。西方人比較嗜甜。在「情」方面,西方人把自己親愛的人稱之為「蜜糖」(Honey)。在我看來,甜大概代表熱戀期的情,可稱為甜蜜蜜。婚後,從新婚到產生結晶品,就不是甜,而是有滋味的時期了。據烹調專家說,烹調的要訣是要控制鹹味。若喻之情味,那麼鹹就是婚後開始那段日子的味道了。酸,有現成的詞語「拈酸」,可喻為有第三者介入或懷疑被介入時的「滋味」,這味道不怎麼好受,但拈酸而雨過天青之後,也是一種可堪追憶的「情味」。辣,那就是爭吵、衝突的火辣味道了。不過,床頭打架床尾和,辣也未必不是一種可追憶的情味。至於苦,那是生活壓力、貧賤夫妻百事哀之苦,又或是遭到外來壓力之苦,比如夫妻中一人吃官司,或因故受傷,又或遭到政治壓力。
最讓人「追憶」之情味,我過去認為不是甜鹹酸辣,而是苦。因為苦是二人共同承受是要相互支持的。因此,我們的回憶,多徘徊在苦事之中。
不過,最近我反覆回味咀嚼的,卻是五味之外的「淡」。年輕人不會喜歡淡,會說「淡出鳥來」,太淡就要「出鳥」了。到老了,二人相依相傍,講講無聊的閒話,過過無驚喜也無驚慌的日子,卻會「淡出味來」。對我來說,「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情味,正是晚年的淡味。
飲食也一樣,我漸喜歡帶點苦和清淡的菜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