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引致心房纖顫不正常細胞冷卻冷凍術令心跳回復正常

將引致心房纖顫不正常細胞冷卻
冷凍術令心跳回復正常

【本報訊】本港估計有近萬名沒有症狀的心房纖顫隱形病人,患者隨時因心跳過快引發心臟衰竭死亡,近年公立醫院引入嶄新的球囊導管冷凍消融術,將引致心房纖顫的不正常細胞冷卻至攝氏零下70至80度,將有問題的細胞凍死,令心跳回復正常,患者可以再做運動,重過正常生活。 記者:陳沛冰

香港復康會顧問醫生陳藝賢表示,正常人心跳每分鐘60至100次,但心房纖顫病人因左心房的肺靜脈細胞出現異常,發放混亂的電流,令心跳可以在瞬間提高至每分鐘300至400次,患者死亡風險較正常人高兩倍。
心房纖顫主要由高血壓、冠心病及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等引發,但也有三至四成病人成因不明。患者普遍有心悸、活動能力降低、易喘氣及心衰竭等症狀;約一成半沒有任何病徵患者,也有可能因長期心跳不正常,導致心衰竭或突然中風死亡。本港估計有62,000名心房纖顫病人,當中約9,300人屬隱形病人;去年逾13,000名心房纖顫患者到公立門診求醫,當中近5,000人需入院治療,約7.7%人死於心衰竭。
陳藝賢指,心房纖顫病人需先服食薄血藥及控制心跳藥物,減少併發症風險,一般可將中風機率由4%減至1%。若病情沒有好轉,便需做手術。他表示,以傳統的射頻導管消融術治療,導管發出攝氏50至70度的熱能,將肺靜脈不正常細胞殺死;但傷口較大,可能傷害正常細胞,患者有6%機率出現心包積水等併發症,03年全球就有4人手術後死亡。

三小時手術4.8萬

公立醫院去年引入嶄新的球囊導管冷凍消融術,陳藝賢表示此手術是由大腿引入導管至肺靜脈,再張開球囊,把不正常細胞冷卻至攝氏零下70至80度,將不正常細胞凍死。此手術只需三小時,較射頻手術要四至五小時快,病人須支付4.8萬元手術費。公立醫院至今已為10名病人進行球囊導管冷凍消融術,全部人在手術後半年內沒有復發,五人須繼續服藥控制心跳,但劑量較手術前少。
今年55歲的楊先生,兩年前開始心跳不規則,「有時心跳快到自己都驚」,又經常感到頭暈及出冷汗,服藥一年仍無效。去年8月接受球囊導管冷凍消融術治療,手術後第二日已可往東莞爬山,現時可做喜歡的運動,令他有重獲新生的感覺。

病人楊先生接受球囊導管冷凍消融術後第二日便康復,可以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