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選擇題 - 陶傑

命運選擇題 - 陶傑

副局長騷名片風波,入境處要捉「內鬼」,懲罰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官員。
這就應了年初車公的一枝籤:「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當日籤文,明白解釋:「內有家鬼,自身不安,家宅不吉,求財不遂。」
中國玄學多讖語預言。粗分兩種:一種是宿命大定,無論怎樣改風水,也躲不過。「閻王叫你三更死,不許留人到五更」,無法趨避。
就像明朝滅亡,有一部《乾坤萬年歌》就說過了:「十八孩兒跳出來,蒼生方得蘇危困。相繼春秋二百餘,五湖雲擾又風顛。」十八孩兒,不是指十八個小童,而是「十八子」拆字,合成一個「李」,說有一個姓李的出來造反,果然,明末發生李自成暴亂。
春秋二百餘,指清朝國祚,二百多年,也沒說錯。「五湖雲擾」,指太平天國匪亂,一直打到江南華中,大傷清國元氣。這一切,早已安排的。
神明讖語,改不了,人間相士的諮詢,卻能教人趨吉避凶。趨避之道,就是可以用人為的意志,更改宿命的一些安排。
戊戌變法的譚嗣同,湖南湘潭人,小時與父親一起遊衡山。在山上,碰見一個拿羽扇的相士,端詳小孩的臉孔,說:「是兒骨相不凡,惟他日囗歷仕途,宜外官,不宜京曹。過三品,則京外胥宜矣,否則必有大禍。」
譚嗣同在江蘇當了知府,一八九八年,光緒皇傳旨叫他上京。那時他爸爸在湖北當巡撫,急令兒子:千萬不可去京,就地辭職退休。
譚嗣同陷入兩難:在家從父,父命難違;但君臣父子,皇帝的旨意更不可違。寫了一封信給父親:我還是要替光緒皇帝改革,為國家做事。信寫好,又覺得父親的命令還是很重要,信擱在抽屜,不敢寄出。
這時,康有為來訪,看見譚嗣同猶豫,說了一句:「斯人不出,如蒼生何?」就是這句話,害了譚嗣同,他決定整裝上京,結果終於送了命。
命運有兩種,一種是宿定題(compulsory),一種是選擇題。選擇題,吃A餐還是B餐,讓你自己決定。譚嗣同如果聽爸爸的話,因為爸爸早就聽了相士的話,選擇B,不要A,下半生就不一樣。「斯人不出,如蒼生何」,這八個字對中國的文人,最有挑逗性,他們高估自己,低估中國政治的醜陋,「聖人出,黃河清」,以為自己就是聖人。嚴格來說,譚嗣同是自殺的,古今很多讀書人,以為「救國」,也趕往這條死路,叫也叫不回來,儍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