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舉辦文化祭 讓更多人參與藝術為媒悼念六四

文藝青年舉辦文化祭 讓更多人參與
藝術為媒悼念六四

「慶幸我們仍然懂得不安,慶幸我們仍然年輕,慶幸我們仍然活着。」一群生於1980年後的青年,對六四真相的扭曲模糊感到不安,為學運前輩的敢愛敢恨深受觸動。他們以六四為主題,以藝術為媒介,向全港「80後」年輕人發出呼喚,走向歷史,走出歷史。 記者:蔡元貴

他們都是廿來歲的文藝青年,在「六四唔關我事」的朋友堆中長大,卻出於生命中某一年某一點的際遇,開始關心六四。「P-at-Riot80後六四文化祭」成立於今年4月初,P-at-Riot意即在暴亂中撒野,結合起來,又是愛國者(Patriot)的意思,既忠厚,又反叛。
「文化祭作為一個媒介,目的係牽動80後出生嘅香港人,將六四事件滾動落去,用自己最舒服嘅方法做啲嘢。」籌委會成員蔡芷筠解釋「P-at-Riot80後六四文化祭」的來龍去脈。另一位搞手區華欣補充說:「支聯會嘅活動好似已經成為唯一悼念六四嘅途徑,我哋唔想只係每年一度作個人表態,希望可以透過多啲模式,讓更多年輕人參與。」

「阿爺冇畀答案我哋」

文化祭的活動包括音樂會、讀書會、街頭行為藝術等等,任職藝術機構行政人員的李俊峰說:「六四件事好清楚,對我個人嚟講,文化祭嘅焦點係六四精神。當年嘅學運領袖係廿幾歲嘅青年,佢哋見到制度有問題就行出嚟;我哋家都係廿幾歲,我哋都關注社會,例如天星同皇后碼頭嘅清拆;我哋想將六四事件話畀多啲人知,唔想事件淡化,更加想將當年學運領袖嘅精神發揚光大。」
其中一項活動是六四文物及圖片展,籌委會現正公開籌集一切有關八九民運時期的物件,不一定要與六四有關,只須顯示出當年的氣氛。例如89年6月4日寫的日記:「因為阿爺冇畀答案我哋,惟有靠各人努力尋找番當年嘅片段。」李俊峰說。

設計試卷考考會考生

學校教材沒有六四資料,有的也只是片言隻語含糊帶過。籌委會計劃設計一份六四試卷,在今年5月4日會考中國歷史科開考當天,在試場外向完成考試的學生派發,考考他們對六四的知識,喚發六四的精神。
甚麼是「六四精神」?本身是藝術教育工作者的蔡芷筠寫了一篇〈八十後宣言〉,她說:「20年過去,我們也長大了。在我們眼中,『六四』不只是一件等待平反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可以承傳給下一代的態度……我們保持年青,讓生命持續燥動。我們擁抱歷史,把已故的美好價值承接到未來。我們保持敏感,發掘美好社會隱藏的虛偽。我們保持發聲,坦率宣說一切不公義。」

「P-at-Riot80後六四文化祭」網址為 http://p-at-riot.blogspot.com/

愛國者的六四精神

蔡芷筠
藝術教育工作者
我們保持發聲,坦率宣說一切不公義。

區華欣
兼職雜誌編輯
透過多一種模式,讓更多年輕人參與。

李俊峰
藝術機構行政人員
希望六四精神得以在香港宏揚與傳承。

湯映彤
藝術機構行政人員
我們年輕人有責任保存六四這段歷史。

8965《文匯報》作嫁妝
──生於1984的區華欣

89年我只得5歲,父母帶我去遊行。家腦海中仲有個印象,騎住爸爸膊頭去遊行。小學六年級,有次上英文堂,老師叫我佈置班房,我要求將班房變成監獄,然後我同隔籬位個同學一齊大叫:「釋放魏京生!」因為當時新聞成日播。

老公條件:陪我悼念六四

中學開始,我每年都會跟父母參加六四燭光集會。每次唱歌嘅時候,父母一定會喊,我見到都想喊,但又唔清楚點解。只係知道,父母咁耿耿於懷,一定係有好嚴重嘅事發生。後來自己睇番書,睇尊子、馬龍嘅六四漫畫,覺得好奇怪,點解漫畫咁血腥?長大再睇多啲資料,包括紀錄片《天安門》,逐漸確切清楚成件事。
前年六四前夕,我媽咪突然喺保險箱攞咗份舊報紙畀我睇,係89年6月5日嘅《文匯報》(圖)。佢話呢份係我將來嘅嫁妝,要我好好保存。好似講笑,又好沉重。我攞起份剪報,一字一句咁睇,好觸動,好似噚日發生咁。睇完份剪報之後,我寫咗篇日記,希望剪報可以再傳畀下一代。我仲同自己講,第二時搵老公,都要搵個可以陪我每年參加六四悼念活動嘅人。

事實一直被抹黑 好恐怖
──生於1983的湯映彤

我父母平時唔會同我講六四嘅嘢,歷年六四燭光集會,我媽咪自己一個人去,爸爸就留喺屋企,點一支洋燭悼念,我唔知佢哋做乜。入到大學,加入學生報工作。《中大學生報》歷年都有出六四特刊,老鬼會同我哋講番六四嘅歷史,嗰時開始,接觸好多六四嘅資料。

歷史好似斷開咗咁

最觸動我嘅,係利志達嘅六四漫畫,裏面描繪北京學生,佢哋都會好似我哋家咁,得閒去跳舞、踩單車,但係佢哋又會為咗國家絕食。當時我諗,點解啲北京學生會做啲咁嘅事?我自己又做緊乜?我相信透過藝術或者任何形式探討六四,可以令人思考番一啲問題。
畢業後,我仍然會每年出席六四燭光集會,未必好投入,但係我每年呢個時候都會話畀自己聽,要記住呢件事。一件真實嘅事,一路被人抹黑、遺忘,我覺得好恐怖。籌辦文化祭,可以話係出於使命感,想多啲80後嘅香港人知道六四,因為佢哋好多人都唔知道,歷史好似斷開咗咁。所以覺得自己有個責任,作為一個人、一個曾經受惠於社會嘅人,有責任保存呢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