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去了不丹 - 盧峯

假如你去了不丹 - 盧峯

假如你是滙豐小股東,在二月底滙豐宣佈供股前離開香港到不丹這樣與世隔絕的小國住上一個月,昨天才返港;你也許會覺得滙豐股價為何這樣悶,動也不動,還留在五十多元的水平。接着你發現戶口無端端多了一點點錢,有點擔心是否銀行搞錯了。像這樣的幸運兒大概少之又少,更多小股東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三十天。高潮當然是三月初「青姐」的一滴淚。那個下午四時十四分股市收市前夕,滙豐股價突然被狂插至三十三元,距離供股價二十八元只剩五元。
然後是一眾股評人、投資銀行分析員不斷唱淡滙豐,有的說滙豐會跌至二十元,有的說會跌破十元,有的說三、五年翻不了身,有的說一股不留全數沽清……。總之,持有滙豐的小股東像持有負資產的業主那樣,被嚇的心驚肉跳,寢食不安,只不知有多少小股東真的聽信這些嚇人的言論而棄股投降。
到通過供股,供股權上升後,滙豐股價又像吃了大力菜那樣不斷上升,由三十多元升至四十多元,最近幾天再升至五十多元,已回到宣佈供股前的水平。沒有被嚇怕的股東分到的新股享有近一倍的利潤,耐不住驚嚇的則股財兩失。像這場高高低低的股市遊戲既像驚慄片,又像個大騙局。
那麼,玩完過山車後滙豐的投資價值如何呢?從內地及外圍的經濟金融形勢看,大笨象的值博率其實比備受分析員吹捧的內地銀行股高。為甚麼這樣說呢?內地銀行在政府主催下近幾個月大幅增加貸款。這些新增貸款有很多是政策貸款,是為了支持某些行業,撐住經濟增長而發出的;它們的回報肯定較低,變成壞賬的機會則較高。相反,隨着外圍特別是美國金融市場回穩,滙豐的壞賬或問題貸款將逐步減少,業績受壞賬拖累的機會大大減低。換言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股受壞賬及問題貸款拖累的機會比滙豐大,再加上它們的股價相對偏高,滙豐股價則處於低水平。兩者比較,滙豐的投資價值不是較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