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公佈了即將在5個主要製造業城市,即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率先展開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在中國境外的使用率一直很低,而香港很可能成為第一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城市之一。相信從事進出口和轉口貿易的香港公司將很快便可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提高人民幣在香港的接受度。為循序漸進,人民幣貿易結算有必要以試點形式實施,日後再推廣至更多企業和其他省市,最終希望當其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再發展成東盟、甚至於整個亞洲的貿易結算貨幣。
此舉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好處,因它們不用再通過購買衍生金融產品來對冲滙率風險,對國內的入口商而言,以較穩定的人民幣作交易報價,可減輕因美元下滑及滙率較大波動對購買力以及滙兌盈虧的影響。境外企業將會參與人民幣貿易結算,因為他們預計人民幣長遠來說將會升值,而人民幣結算試點方案令外滙市場上關於人民幣將在中、短期走強的預期升溫,這點從人民幣不作交收遠期滙率近日的走勢反映。不過,去年7月人民幣曾一度中止升值勢頭,很大部份原因就是人民幣繼續走強對出口商必造成衝擊。
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
中國政府日後至少需保持滙率穩定政策,使其貿易夥伴相信使用人民幣結算也符合本身的利益。早前中國分別與南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簽署雙邊換滙協議,幫助解決短期融資的問題,因此中央繼續維持穩定滙率的目標,可望同時穩定金融市場的信心。隨着中國從亞洲進口的貿易量已增加至佔總入口逾6成,而東盟與中日韓正商討擴大地區性自由貿易協議、減少對西方出口依賴,彼此的互相依賴度及貿易關係在金融衝擊之後只會更趨密切。人民幣兌亞太區貨幣的升幅,大多數超過美元兌這些貨幣的升幅(人民幣兌韓圜、澳元、印度盧比、印尼盾、泰銖及越南盾於08年至今的升幅均超過15%),若這些國家出口到中國是以人民幣做結算,可助避免美元過度波動,造成滙兌風險。
中國政府對過度依賴美元金融體系的擔憂令人民幣國際化和尋找替代儲備貨幣的需要增加,美滙指數於美國聯儲局公佈量化寬鬆後至今的一個月內下跌了2.2%,而近日亞幣與亞股的相關性亦有所提高。對美國經濟將走出谷底的憧憬,支持了近一個月韓圜、印度盧比及印尼盾的升值超越4%。亞洲各國自去年以來藉由貨幣的貶值,緩衝了部份因全球需求急降對貿易產生的影響。
亞幣今年來止跌回穩
近日多國公佈的經濟數據均指向經濟逐步見底的先兆,包括中國公佈最新3月份的出口數字,雖仍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無論出入口的跌幅均有所減慢,而韓國於上周的議息表示將暫維持現時的寬鬆政策,暗示減息周期或將接近尾聲。雖然新加坡本周調低貨幣交易區間,乃針對首季經濟增長急速下滑,相信依賴中國經濟復蘇之勢,可支持亞洲區內經濟漸見改善。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