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罕見遺傳紫質症 危在旦夕青年需換肝移植骨髓

患罕見遺傳紫質症 危在旦夕
青年需換肝移植骨髓

【記者梁瑞琼報道】一名患有罕見紫質症的青年,不但「見光死」皮膚痕癢,更有大量毒素積聚肝臟,併發肺炎,生命危在旦夕,他必須同時找到合適的肝臟及骨髓,方有希望。正因機會率極低,他被摒棄出屍肝輪候名單,家人又不適合捐肝,23年的生命或要結束,家屬只能盼望奇蹟出現。

只可盼望有奇蹟出現

23歲的陳天送在家中排行最小,分別從父母親遺傳了一組有問題基因,患上罕有見的紫質症,年少時曾發病,但以為是一般的皮膚敏感。他的姐姐陳小姐稱,弟弟一次去海洋公園後,全身皮膚腫疼,曬太陽後也會出現皮膚痕癢,直至06年才確診患病。
陳天送確診時正在城市大學修讀有關創意媒體的副學士課程,由於病發次數增加,需停學一年接受治療,痊癒後卻未有進行骨髓移植,去年重返校園不久再度發病。陳小姐表示,弟弟熱愛攝影及電腦設計,一直積極學業,估計是操勞過度引致病發,檢查後發現肝臟已嚴重受損,更併發肺炎,正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
家人原以為換肝可續命,但醫護人員表明「陳天送」不會在輪候屍肝的名單上。陳小姐引述院方稱,其弟換肝後的生存率不足六成,未符合輪候資格,只能靠親人捐出活肝,更要待肺炎好轉後方可進行手術。陳小姐說,弟弟病情極不穩定,卻不會表達情感,不想父母擔心而「死撐」。家人為乙肝帶菌而不可捐肝,現在只可盼望奇蹟出現,延續天送生命。

合適肝及骨髓機率低

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講座教授梁憲孫指,紫質症為極罕見血液遺傳病,因基因缺陷引致,患者未能製造分解紫質的酶,令大量紫質積聚及損害肝臟,並對陽光產生敏感,皮膚出現痕癢。他表示,患者進行骨髓移植方可根治病情,但若肝臟已受損,治療變得極艱難,換肝後短時間內需移植骨髓,否則新肝也會受紫質損壞,但同時間找到合適的肝臟及骨髓的機會率不高。
港大外科學系講座教授盧寵茂表示,由於屍肝供不應求,約一半肝病患者最終會因等不到肝臟移植死亡,故換肝後生存率達七成五或以上的病人,方可輪候屍肝。他指,該患者換肝後需接受骨髓移植,生存率不達標準,暫不作輪候考慮,但若有合適活肝及骨髓,或可考慮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