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後遺症已浮現,不少人因畢生積蓄被海嘯捲走,而出現精神問題。今年2月公立醫院精神科門診求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一。但特別開設以疏導病人的七間精神健康診所,首一個半月只接獲117人,佔每月診治名額不足一半。有醫生批評,診所只接受部份普通科門診轉介病人,局限可接受服務的病人,浪費資源。 記者:陳沛冰
醫院管理局投放1,000萬元,今年1月中起在七個聯網各開設一間特設精神健康診所,應付金融海嘯後增加的精神科病人。每間診所每周運作4小時,診治10名病人,預料七間診所每月治理300人。診所只接受普通科門診轉介有輕微或潛在精神問題病人,由精神科專科醫生或護士跟進,以免病人要在精神科專科門診輪候長期間才獲治療。
但醫管局數字顯示,首半個月七間診所只接獲20名病人,2月至3月初接獲97人,當中以新界東最多,有21人。但事實上近期需要精神科服務的病人大增,今年2月精神科專科門診求診人次高達54,479,較1月增加7.3%,較去年同期增加11.2%。
有普通科門診醫生表示,特設精神科診所並非接受聯網內所有普通科門診轉介,如九龍西聯網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不能轉介病人,惟有安排數名因投資損手數十萬並出現抑鬱症的病人,每3個月到普通科門診覆診一次。「特設診所有專科醫生同護士、藥物都好啲,可以轉介對病人一定好啲。普通科門診睇一個症得3分鐘,點可以睇到精神科病人!」
當局應擴大轉介機制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表示,本港九成基層醫療由私營市場負責,只有一成為普通科門診。特設診所只接受普通科門診轉介,可找到有需要治療的病人不多,浪費資源,「私家醫生將病人轉去專科門診,盞令到條隊越嚟越長。」現時威爾斯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排期至2010年9月,他認為醫管局應擴大轉介機制,接受私家醫生轉介個案。
醫管局表示,會定期檢討特設精神科診所需求,於本年度推出精神科分流診所,稍後會研究特設診所的銜接安排。
七間特設精神健康診所求診人數
診所區域:港島東 19/1至1/2:3人 2/2至8/3:18人
診所區域:港島西 19/1至1/2:2人 2/2至8/3:7人
診所區域:九龍中 19/1至1/2:3人 2/2至8/3:10人
診所區域:九龍東 19/1至1/2:1人 2/2至8/3:14人
診所區域:九龍西 19/1至1/2:2人 2/2至8/3:10人
診所區域:新界東 19/1至1/2:4人 2/2至8/3:21人
診所區域:新界西 19/1至1/2:5人 2/2至8/3:17人
總數: 19/1至1/2:20人 2/2至8/3:97人
精神科專科門診求診人次
年份:2009 1月:50,761 2月:54,479
年份:2008 1月:59,120 2月:48,975
資料來源: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