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前,自問對菲律賓人認識不多,印象最深刻是星期日在皇后像廣場休息的她們,載歌載舞的場面;是次跟菲律賓餐廳老闆員工傾了兩個多小時,當然不能了解一切,但他們給了我熱情的牽手、溫暖的擁抱,還有簡單但飽滿美味的菲律賓菜。還有還有,最近的「才子事件」,也可見這個民族,非常團結。
記者:周靜雯
攝影:楊錦文
我鍾意維修電視
甫入店,便看到老闆RamalielSoabas坐在門口櫃台,哼着店中播放的英文歌,一副菲律賓人悠閒的性格。Ramaliel第一次接觸香港,是1988年,他與在港當外傭的女友結婚。6年後離開家鄉來港定居找工作,「我在菲律賓TechnologicalUniversity畢業,就讀機電工程,最大興趣是維修電視、熨斗等,但我不懂廣東話,無人請。」最後他到了上環的維多利亞酒店做BellBoy,「酒店都愛請菲賓律人,貪我們能講流利英文。」酒店95年結業,他便到岳母的快餐店幫手,更學會煮菲律賓菜。半年後到君悅酒店當Doorman,98年金融風暴,再次失業,激發他要創業的念頭。
給鄉里一個聚腳地
Ramaliel發現本地菲律賓餐廳不多,價錢又貴,「我想班鄉里有一個聚腳地,又可平平哋食到家鄉菜。」第一家店在中環環球大廈,主要做外賣,舖頭很細,不能在舖內煮食。後來找到謝斐道現址,「選擇灣仔區,因為很多同鄉在這裏的酒吧工作,互相幫忙。」之前整個街口都可以聞到串燒香,但食環署不准,惟有到廚房煮。「有香港人教我,過咗調查就照搬回到門口,好過影響生意,不過還是跟規定做吧。」串燒是店舖招牌菜之一,東南亞餐廳的串燒都會有牛豬雞幾款肉類,但這裏就只有豬肉;肉串肥瘦夾雜,瘦的略乾,肥的部份燒得甘香,加上特製沙嗲汁,就更美味。原來菲律賓菜大都以豬和魚作材料,又因曾在西班牙統治下達三百多年之久,飲食文化都帶有西班牙特色,厚厚的汁醬,味道非常香濃,不少菜式名字如BeefKare-Kare、Dinuguan等都由西班牙文演變而成。菲律賓菜,賣相確實不怎麼吸引,但一試,就會愛上。
後記:很愛香港
香港人有沒有歧視?Ramaliel坦言初到港都遇到歧視情況,「始終我們不懂廣東話,溝通有誤會,會被人鬧,不過現在已好好多。」店員Connie來港12年,曾在髮型屋及扒王之王工作,「其實香港人好好,我跟他們工作相處,都當我自己人一樣,又教我講廣東話。」為追求更好生活,離開家鄉,難捱,但菲律賓人團結,守望相助,鄉里有困難一定幫,甚至Ramaliel創業的部份資金都來自鄉里。「菲律賓面對很多自然災害,颱風、火山等,我們都學會了知足常樂,在香港的生活已經好好。」
豬肉串燒$12/串
加上豐富的沙嗲汁,串燒的香離遠就聞得到,難怪訪問期間都見到不少港人來買外賣。
兩餸飯餐$25-$30
兩餸飯有菜配肉、全肉或肉配串燒等組合,二十多款菜式,當中以炸魚及豬肉酸湯Sinigang最受菲律賓人歡迎。
Pinakbetofshrimpfish$25(肉配菜兩餸飯)
材料有白豆⻆、南瓜、苦瓜及茄子等,用蝦醬炒,帶出蔬菜鮮味。最受歡迎的菜式之一。
BeefKare-Kare兩餸飯菜式之一($25-$30)
黃色的並非辣椒,而是用花生醬煮成的汁,味道夠晒濃,非常香口,材料有茄子、白豆角、大白菜及牛肉。
StephanieCardwell
食物新鮮,味道正宗,串燒做得特別出色,餐廳的人都很熱情友善,讓我感覺很溫暖。
GerrysAvbay
這裏的菲律賓菜很正宗,我在家鄉都吃到。餐廳在我們同鄉之間已很出名,大家都愛來。
Connie
香港人好好,當我自己人,又教我廣東話──全店得我識講廣東話!
MangAmbos(21436164)
灣仔謝斐道120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