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帝創造女人,時裝設計師創造「花女人」(flower-woman)。二次大戰資源貧乏,女性衣飾變得「硬邦邦」。戰後時裝大師如ChristianDior為女性創造新面貌(NewLook)潮流,圓膊、黃蜂腰剪裁凸顯曲線,大量使用華麗綢緞,帶動名牌效應、時裝雜誌、模特兒風氣至今,更打造出柯德莉夏萍等華麗巨星。港人下月只需花20元,就可重溫這段時裝界黃金十年。 記者:翁煜雄
「戰時人民連飯也吃不飽,當看到後來時裝設計師用這麼多華麗布疋製造衣裙,都批評是罪行。」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V&A)總裁MarkJones昨稱,Couture是指度身訂做高貴衣飾,二次大戰後發揚光大,因社會厭倦戰時貧乏,女性要到工廠幹活,時裝變得乏味;一群Couturier如ChristianDior在1947年發起NewLook潮流,提倡女性化時裝設計,用大量綢緞,「裙子變得又闊又長。」
ChristianDior希望女性穿得像花般漂亮,成為flower-woman,其作品不乏圓膊、黃蜂腰等設計,顯現女性葫蘆身段。由V&A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合辦的「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展出百套在此黃金十年大師作品,包括ChristianDior1954年設計的Zemire,這襲經典晚裝50年代後只可在相片看到,實物至06年才在巴黎賽納河畔一地庫找到,重現光芒。
包括柯德莉夏萍戲服
Couture成為國際潮流,Vogue、Bazaar等時裝雜誌功不可沒,帶動時裝模特兒成為吃香行業,如ChristianDior最愛起用Renee;但最具影響力還是電影巨星柯德莉夏萍。大師Givenchy在電影《龍鳳配》拍攝時遇到柯德莉夏萍,其後視她為設計靈感,經典作品是她在《珠光寶氣》站在Tiffany店外穿着的黑色禮服,今次展品是她在《甜姐兒》穿同類藍色斗篷。
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鳳霞說,這批大師創造時代,後來更推一系列成衣,讓更多人愛上時裝。
追求品味 二世祖創造時裝王國
「藝術世界,好需要ChristianDior呢種二世祖。」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鳳霞這番話,絕無貶意,只因1905年生於富有家庭的ChristianDior,自幼培養品味,故在家道中落當裁縫學徒時,能創造時裝王國。1947年其個人設計收益,佔當年法國出口總值5%。
ChristianDior40歲後才經營自己時裝事業,每年創出新系列,最經典是1953年的鬱金香造型,花瓣曲線圍繞肩、胸、腹,稱為TulipLine。享年52歲的ChristianDior因心臟病逝世,但仍堅持美的追求,將王國交給只有21歲男孩,結果證明他別具慧眼,因這男孩就是YvesSaintLaurent,後來他也打造了自己的時裝王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