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巴先出手 統計處才認錯計錯數事件 議員促政府交代詳情

兩巴先出手 統計處才認錯
計錯數事件 議員促政府交代詳情

【本報訊】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方程式上月計算出專利巴士須減價3%後,專利巴士公司在幕後原來曾就方程式內的運輸業工資指數向統計處提出質詢,到前天統計處承認計錯數,最終令巴士減價觸礁。惟事件疑點多多,直接影響統計處的威信。立法會議員表示,事件令人懷疑統計處曾經受壓,促請政府盡快交代來龍去脈。
對於統計處如何發現計錯數,統計處處長馮興宏昨解釋時明顯前言不對後語。他一方面表示是統計處本身有觸覺,發現指數變動有不一致情況;但另一方面又承認,上月票價可加可減方程式計算結果公佈後,巴士公司曾就運輸業工資指數的計算方式向統計處查詢,統計處知道運輸業界不認同計算結果,於是進行覆檢。但他指沒有受到任何外來壓力。

可加可減機制有問題

馮興宏又表示,巴士公司提交處方的數字沒有錯誤,是一名外勤女員工用計算機進行加減乘除等運算時計錯數,有關數據曾由其他人覆核,但未能察覺錯處,計錯數員工也感到慚愧及「唔開心」。
新巴及城巴則證實曾向統計處查詢,但拒絕透露詳情。九巴則表示,方程式結果公佈後,曾自行就數據進行研究及分析,九巴亦經常與政府保持溝通和接觸。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家富說,已要求委員會盡快開會討論計錯數事件,希望統計處及巴士公司可出席交代事件的詳情。他指馮興宏對巴士公司有否提出質詢的解釋自相矛盾,令人擔心在事件背後,統計處曾經受壓。陳偉業議員批評,工資指數的數據由巴士公司提供,巴士公司一定提供對自己有利的數據,今次事件暴露了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根本有問題,應該取消。
統計處發言人指工資統計調查每季抽選約2,000間機構作樣本,約30位外勤人員參與調查。接受調查的包括巴士等公共運輸機構、航空公司、旅行社、貨櫃公司和航空貨運代理,公共運輸機構約佔樣本總數一成。

屢計錯數損專業形象

【本報訊】連同日前公佈的工資指數,統計處近年共有四次統計數據計錯數紀錄。立法會議員指事件已令統計處的專業形象受損,日後重要的統計數據都應交由獨立專家進行覆核。
統計處處長馮興宏承認,計錯數事件顯示覆核數據機制未夠嚴密,處方會改善,未來有較大差異的數據,除交予其他人覆核,亦要交給上級進行覆核。政府正準備立法訂立最低工資,統計處將由5月起向本港10,000家公司進行全面僱員薪酬統計調查,為免再錯,會改以電腦輸入數據取替人手計算。

顯示監管制度有漏洞

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指出,不少統計數據都直接影響民生,如通脹率、失業率等,事件已令統計處的專業形象受損,日後重要的統計數據應交由獨立專家進行覆核。
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系講座教授馮榮錦認為,外勤人員收集到數據後,都會交由專業的統計師覆核,如果數據與以往有顯著差異,統計師應該可以及時注意到,事件顯示監管制度有漏洞。

統計處近年出錯統計數據

‧02年香港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
‧05年各行業業務展望有關就業人數預期變動的意見第2季及第4季的數字
‧06年服務行業按季業務收益指數中,金融市場及基金管理服務第1季及第2季指數
‧08年運輸服務業名義及實質工資指數9月及12月數字
資料來源: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