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綜合療法餓死癌細胞末期患者 存活期延長至23個月

腸癌綜合療法餓死癌細胞
末期患者 存活期延長至23個月

【本報訊】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醫學界更推斷未來幾年後會超越肺癌成為頭號殺手,但不少腸癌病人發現患病時多屬中至晚期,治癒機會大大減低。有臨床腫瘤專科醫生指,醫學界近年採用新式綜合標靶化療組合,國際大型研究顯示新療法可為腸癌患者整體存活期延長至23個月。 記者:梁德倫

晚期的腸癌患者由於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身體器官,故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案。臨床腫瘤專科醫生岑信棠指,過往主要以「5-氟尿嘧啶」(5-FU)為第一線化療組合的主要藥物,並配合草酸鉑等其他藥物,但因5-FU屬靜脈注射,需定期到診所或醫院,影響病人生活,並只有一成多的病人對藥物有反應,故近年多數以新開發口服化療藥「卡培他濱」代替,減少靜脈注射帶來的副作用,相信未來會取代5-FU成為第一線藥物。

初期可以手術切除

除了卡培他濱外,近年開發出標靶藥物「貝伐株單抗」可抑制體內一種名為血管內皮生長素,抑壓腫瘤血管生長,斷絕供應腫瘤所需養份,即「餓死癌細胞」。岑信棠表示,醫學界最近採用標靶藥物配合口服化療的治療組合,包括卡培他濱、草酸鉑及貝伐株單抗,根據去年一項大型國際醫學研究結果,約2,000名腸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延長至23個月,較只用5-FU及草酸鉑的組合17.7個月多近半年。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則指,約半腸癌求診者都已屆第三期,即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組織,五年存活率約四成;只得15%病人是在第一期就被發現患病,約三成人則屬第二期,即癌細胞開始侵蝕腸壁肌肉。朱續說,初期腸癌病人可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但晚期病人由於癌細胞擴散至淋巴及其他器官,主要以放射性治療或化療治病。
今年61歲的林太於06年底感到胸痛和胃痛,她形容每當進食時「都好似有嘢頂住個心口」。林太當時只被診斷為胃炎,惟服食胃藥後情況無改善,數個月後幾經轉折才被確診患上末期腸癌。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癌細胞卻轉移至肝臟。

患者肝和胃口轉好

林太初時接受5-FU藥物組合的化療,但出現食慾不振及嘔吐等反應,體重更一度跌至80餘磅。其後轉為接受卡培他濱、草酸鉑、貝伐株單抗的組合,經一年多治療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癌細胞指數和肝功能指數轉好,「家有胃口食嘢,肥咗廿幾磅。」她有信心可戰勝癌魔,還說有疼錫自己的丈夫和孝順的兒女已此生無憾,「做人最緊要開心。」

「餓死」癌細胞

癌細胞依賴血管供應養份生長

貝伐株單抗把血管截斷,令腫瘤萎縮

腸癌治療組合療效

治療組合:5-氟尿嘧啶(5-FU)+草酸鉑 整體存活期:17.7個月
治療組合:卡培他濱+草酸鉑 整體存活期:18.8個月
治療組合:卡培他濱+草酸鉑+貝伐株單抗 整體存活期:23個月
資料來源:岑信棠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