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 文化時事評論員
上周五耶穌受難日,美國華爾街照例休市一天。周末小孫女的斯洛伐克籍保母教她做復活節彩蛋,一個個色彩晶瑩的彩蛋繫在小樹枝上,帶來節慶的氣氛。關於耶穌復活和彩蛋的傳奇,一般人已不甚了了。一個古老的說法是為遺體擦拭和守靈,並且親眼見到耶穌復活的女門徒,給羅馬的地區行政長官叫去問話。行政長官輕蔑地指着一個蛋說,人死而能復活,就像這個蛋能變色一樣,這是可能的嗎?據說女門徒一言不發地拿起了蛋,她手中的蛋竟神奇地發出彩色的光。
無宗教人口漸增
復活節彩蛋,固然令人賞心悅目,但美國的教會領袖現在卻為基督教的前途感到憂心忡忡。最新的宗教調查顯示,自認沒有任何宗教的美國人,在過去十年,增加了一倍。這個趨勢若繼續下去,則擁有七成五基督徒人口的「基督教美國」,可能就要發生質變。教會領袖最擔心的是,美國遲早會步向「無神的歐洲」之途。目前美國上教堂的人口之多,在先進的工業國中,已是一個異數。奧巴馬上台後在全民健保、社福、教育方面的「大政府」政策,事實上已開始接近歐洲國家的特點。人民如果不必生活在恒常的恐懼之中,為醫療和工作保障等問題擔憂,是否就會像歐洲人那樣,不需尋求宗教的慰藉?這樣一來,美國歷史上引以為傲,且被社會學家視為資本主義原動力的敬天勤奮的「清教徒精神」,是否就要消失了?這個問題外人也許難以理解,但調查顯示的不信神人口,從過去聚集的美國西北部轉移到東北部,卻令教會高層擔憂,因為東北部正是代表美國傳統的五月花號移民的發源地。
當然,若說美國已步上一個「後基督」的國度,也許言之過早,但教會在政治與文化上的影響力式微,卻是個不爭的事實。自認是無神論或不可知論的美國人,過去二十年來,人數雖然增加了四倍,但也不到四百萬人,佔人口比例極小。
政教分離受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選中,自認沒有宗教依附(並非不信神)的人,百分之七十五都把票投給奧巴馬。這似乎反映出兩黨都要爭取的中間選民,對主流教會的反感。尤其是財雄勢大的基督教福音教派,被保守的傳統大老把持,把頭埋在沙堆裏,拒絕承認威脅人類生存的地球暖化與能源等問題,認為上帝自有安排。他們把愛滋病在非洲的蔓延視為天譴,也無視於同移民問題相關的貧窮與社會公義,眼裏緊盯的是同性戀、墮胎、同性婚姻等所謂「核心價值」議題。另一方面,他們又堅持以聖經原則來詮釋政治社會生活的立場,反對公立學校講授達爾文進化論,結果難免陷入荒謬可笑的境地。
今日美國無疑仍是一個基督的國度。但布殊八年教會對「政教分離」原則的侵犯,使得美國的政治生活上演着一幕幕荒謬偽善的鬧劇。對政界和宗教界來說,這是應該引以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