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早前測試市面上80款常見鹹味小食的鈉含量,發現近60%樣本的鈉含量偏高。經常外出用膳的人士,又是否同意餐廳的小菜、炒粉麪飯和開胃菜的味道都很鹹呢?其實,外出進食者會較在家中用膳者,攝取更多鈉,將來患上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究竟外出用膳的菜式,到底有幾鹹呢?
鹹魚雞粒炒飯、鹹魚雞粒豆腐煲、腐乳椒絲通菜、梅菜扣肉、沙嗲牛肉即食麪、餐肉炒蛋飯等,都是惹味的菜式,但品嚐一口卻鹹味十足。
食物環境衞生署於2006年研究了餐廳中粥粉麪飯的鈉含量,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作比對,成年人每日不宜進食多於2,300毫克的鈉,以一碟鹹魚雞粒炒飯為例,已提供約1,300毫克的鈉,只要吃兩餐已超出每日的鈉攝取量。此外,於早餐或下午茶常吃的沙嗲牛肉即食麪,也約有700毫克的鈉,換句話說,每日外出用膳兩至三餐已增加患病的風險。
宜選擇湯粉麪
飲食口味是從小養成,故建議外出用膳時多選擇湯粉麪、湯飯、少汁的碟頭飯或炒飯底轉白飯,這樣能有效減少攝鈉量,例如切雞飯(走汁)所含的鈉會較豉椒排骨炒麪少三倍;冬瓜肉粒湯飯一湯碗(約1.5碗飯)約含610毫克鈉,不超出每餐的鈉建議量。進食前要棄掉肥肉、醃肉、醃菜等,切勿芡汁撈飯,減少鈉攝取量。
不少文獻均指攝取過量鈉,高血壓病發率會顯著提升,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腎病等風險三至四倍。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林詩敏
http://www.mslhk.com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