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胡耀邦想到天安門的民主女神 - 盧峯

蘋論:從胡耀邦想到天安門的民主女神 - 盧峯

李銳先生紀念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的長文沒有悲情呼寃,沒有激昂吶喊,沒有聲討叫罵。文章只是平實細緻的述說胡耀邦是個甚麼樣的人,他面對怎麼樣的政治壓力與惡浪,他怎樣思考中國的前途與命運,他跟中國的未來有甚麼關係。
不過,平實的文字沒有削弱文章的說服力及感染力,反而讓人看到一個更立體的胡耀邦,反而讓人更清楚知道為甚麼胡耀邦的逝世能牽動廣大人民、學生的心,反而讓人明瞭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錯失了甚麼機遇。
在中共的專權政治體制下,在「一言堂」的高壓政治氣氛下,說老實話、說真話不但不受鼓勵,更隨時招來殺身之禍。立下大量戰功的十大元帥彭德懷不過在廬山會議上說說大躍進引發的饑荒、虛報產量問題,就被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高層打成反黨分子。直至文革過去,毛澤東身故,彭德懷才獲得平反。儘管有彭德懷等的慘痛經驗,胡耀邦卻沒有退縮,不管在當地方首長,當共青團第一書記或文革後出任組織部長、總書記,他都堅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為此,他吃盡苦頭,一再被打倒,一再被只懂奉迎的左王批鬥。到一九八七年更因不願強硬壓制學運而被迫下台。像這種敢於說真話,敢於反對左傾思潮的領導人,怎不受人民、學生愛戴呢?
除了敢說真話、老實話,胡耀邦在肅清文革遺毒,推進改革開放的功勞只怕不會比鄧小平少。試想想要不是胡耀邦大刀闊斧的平反文革的寃假錯案,令大批老幹部、知識分子盡快恢復工作,令政府、企業、大學不再由文革闖將領導,鄧小平要改革也難以執行,難以落實。試想想要不是胡耀邦帶頭吹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清除「兩個凡是」等極左思潮,打破教條主義的框框,鄧小平要讓幹部、人民解放思想,接受改革開放這個大實驗恐怕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胡耀邦改革開放這個大政策也有他獨到的看法。他認為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跟經濟改革同步;他力促輿論開放、言論自由,一再出面保護言論出位、出格的報刊及記者;他強調中國必須走民主、科學、法治之道。他擔任總書記的六年期間,中國的知識分子變得敢言,中國各界包括政府內部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討論最為活躍。要是胡耀邦沒有中途被逼退,沒有被投閒置散,中國的言論空間、政治空間肯定大大擴闊,中國不會陷於只有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的歪路。
二十年前的四月十五日,這位一生清廉,堅持說真話,勇於推動改革,敢於打破政治、言論禁區的改革者走了;剩下了很多未遂的志願,未完成的目標。而民眾要面對的是一大堆死抱權力及特權不放的政治老人,一大堆只懂為自己家人朋友謀利益的貪官,一個在政治上走回頭路及不斷收緊控制的政權。在悲慟與憂憤的激盪下,民眾把胡耀邦當成重新啟動改革的標記,民眾想招胡耀邦的魂為停滯的改革重新添上動力,從而開展了一場震動世界、牽動人心的天安門民主運動,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民對民主、開放、自由的強烈訴求。只可惜,北京當權者容不下胡耀邦,更容不下民眾對民主自由的訴求,天安門民主運動最終被當權者以機槍、坦克鎮壓了。
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跟李銳先生一起紀念胡耀邦的逝世,我們跟市民一起追念天安門民主運動,因為胡耀邦的堅持,天安門學生市民的民主訴求才是歷史潮流,才是中國未來該走的方向。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