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踢爆超市「大減價」其實是「大搵笨」,因超市減價前先標高原價,再加以多買多送等掩眼法,結果所謂「優惠價」較舊價更貴;超市常宣傳星期五大減價,但七成貨品以當天最貴,部份甚至趁顧客多而加價。該會促效法英國、澳洲訂立法例規管減價聲稱,包括規定優惠價須低於舊價。記者:翁煜雄、蔡朗清
超市於部份報章刊登的大減價廣告花多眼亂,但消委會分析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百佳及惠康288件互聯網貨品售價,發現優惠貨品其實是加價貨品,以生力罐裝啤酒330毫升為例,兩超市11月13日每罐只售5.9元,但11月15日加至6.5元,並推出「買兩件12.3元優惠」作招徠;但每罐折算後價錢是6.15元,比舊價貴0.25元。
調查又稱,部份貨品優惠期後反而更平,再以該啤酒為例,優惠期12月19日屆滿後,超市將每罐減至6.1元,較優惠期每罐6.15元低。
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說,調查時發現多達79次類似情況,消費者於「多買多送」、「加一元送多一件」等優惠期內購物,反而多付了錢。
超市常在周五大賣減價廣告吸引顧客,但調查顯示,百佳71.9%貨品在周五最貴,惠康也多達54.9%最貴,兩超市更乘機「劏客」,以萬歲粟米油946毫升為例,其間有多達14次在周五加價,如10月3日星期五,價錢由33.9元加至37.9元,反而星期六減回33.9元。
超市「至抵價」信唔過
超市常宣稱有格價專家確保至抵價,但調查指只有14.7%貨品有參考對手價格而跟價,大部份尤其是家居用品、衞生紙及糧油食品等,兩超市價格仍存差異,消費者應自行格價。
「優惠價唔係平過平時,咁樣嘅做法,我哋覺得有商榷地方。」何沛謙說超市有否誤導消費者,仍需視乎超市廣告內容而定。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建議當局效法澳洲訂立保護消費者條例,規定商戶減價貨品售價,須較之前持續一段長時間售價低。發言人補充,英國法例也訂明,減價貨價格須低於過去半年內,最少曾持續28天價格,否則屬刑事罪。
學者指涉誤導消費者
中文大學市場學碩士課程主任冼日明批評,超市捕捉消費者心理,涉誤導消費者,雖可增利潤,但長遠商譽損失更大。經濟學家關焯照稱,兩大超市市場佔有率高達八至九成,接近壟斷局面,中小型超市難以競爭,對消費者無保障。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超市減價宣傳涉誤導市民,促當局立法監管減價宣傳聲稱,並需盡快制訂公平競爭法,防止大集團壟斷。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副總監事李廣林說,超市不時以要推優惠為由要求供應商減價,並購入達一個月貨量,但優惠期只有一周,供應商敢怒不敢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仍研究消委會早前建議的不良營商手法規管,未有定案。百佳稱調查貨品佔總貨品不足1%,未反映實況。惠康稱貨品價格受來貨價、成本等影響,並一直貫徹低價承諾。
超市六大搵笨奸招
奸招:星期五大減價
例子:常宣傳周五大減價,但百佳當天71.9%貨品是一周最貴,惠康54.9%貨品也是一周最貴
奸招:星期五大加價
例子:吸引顧客周五光臨後,百佳21.9%貨品趁機加價,惠康也有20.2%加價
奸招:優惠價貴過舊價
例子:一款礦泉水單支售3.9元,優惠期兩支8.9元,平均每支4.45元,仍貴過舊價14.1%
奸招:優惠價貴過新價
例子:一款啤酒優惠期買兩罐12.3元,平圴每罐6.15元,但優惠期後每罐減至6.1元,平過優惠價
奸招:加價極快
例子:短短兩日內調高一款啤酒售價10.2%至6.1元
奸招:超市格價有差異
例子:超市聲稱有「格價專家」,但只有14.7%貨品有「跟價」,其餘多有差價,消費者最好自行格價
超市五大加價貨品類別及例子
類別:食油
加幅最高貨品例子:萬歲粟米油3.785公升
08年價:101.7元 按年升幅:77.2%
類別:罐頭魚
加幅最高貨品例子:珠江橋牌豆豉鯪魚227克
08年價:15.9元 按年升幅:62.2%
類別:罐頭豬肉
加幅最高貨品例子:梅林牌午餐肉397克
08年價:14.2元 按年升幅:54.3%
類別:食米
加幅最高貨品例子:雙羊百搭米王5公斤
08年價:59.1元 按年升幅:48.5%
類別:即食麪
加幅最高貨品例子:公仔麵麻油味107克
08年價:2.5元 按年升幅:31.6%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防止被超市搵笨小貼士
星期四光顧超市最抵:百佳52.4%貨品及惠康47.6%貨品價格於星期四最低
超市晚間新鮮食物多減價:超市多在晚上8時或10時後調低新鮮或易變壞食物價格,如鮮肉、壽司、即食小食等
小心計算折扣:同一牌子罐裝午餐肉,「買第2件半價」平均價17.7元、「買滿30元9折」平均價卻是21.2元,要小心計算比較,選擇最抵優惠
找貨架較偏位置貨品:貨架當眼處上架費較高,供貨商或因而調高售價,可在較偏位置選購同類較平貨品
減價快到期貨品:超市會減價促銷一兩日內快到期貨品,但須盡快食用
資料來源:消委會、監察物價大行動成員黃碧嬌等
一年加價12%
【本報訊】超市瘋狂加價,去年一籃子貨品總平均價按年升12.6%創近年新高,是同期通脹約三倍,糧油食品類更加價34.9%,有食油甚至加77.2%。消委會多次格價都發現雜貨店、藥房不少貨品較超市平。
該會綜合華潤萬家、百佳、惠康超市200項常見日用品及食品,07年及08年平均價格,發現75%貨品較去年加價0.8%至77.2%不等,平均加12.6%。不過,08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只升4.3%。
超市周四比較平
調查稱,糧油食品和罐頭是12大類貨品中升幅最大,分別為34.9%和21.9%。若再細分為39類貨品,食油升幅最大,平均加價36.7%,其中萬歲粟米油3.785公升,加價77.2%至101.7元。緊隨類別為加價35%的罐裝豬肉,和加32.6%的食米。
港九藥房商會副理事長林偉民稱,藥房以薄利多銷原則經營,價格較超市便宜,如澳雪清新舒爽沐浴露只售23元,但超市平均售25.1元。監察物價大行動成員黃碧嬌稱,若需光顧超市,可於適合時機買真正平貨,如在晚間選購新鮮或即食食品。消委會則稱,調查發現超市周四貨品平均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