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昨日宣佈接納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呈辭,由助理主教湯漢接任,但未有提及輔理主教人選。湯漢是教會內少數中國教會專家,性格溫和內斂,早年因關注內地教會發展,被冠以「左派神父」的稱號,他忍辱負重,默默為教會提供資訊及建議;教會人士相信,其知識有助他帶領香港教區,繼續擔任橋樑教會的角色。
現時69歲的湯漢今日接任香港教區第七任主教,是首名在港出生的主教,他今日會召開上任記者會,教區本月30日晚上8時舉行祈福彌撒。
曾被稱「左派神父」
湯漢1980年接受已故主教胡振中樞機任命,擔任聖神研究中心主任,關心內地教會,可惜未獲社會及教會人士理解,擔心教會與愛國會接觸,授命工作的湯被冠以「左派神父」的稱號,有人以電話騷擾他,「恭喜」他快要當上大陸主教,令他非常難受,經過多年努力,其工作終獲教會肯定。
湯漢自92年開始擔任香港教區副主教,熟悉教區運作,加上有豐富中國教會經驗,與各大修會關係良好,是其上任後的優勢;惟他過往一直在修院工作,未有前線堂區服務經驗,將成為他未來一大挑戰。
湯漢1939年在香港出生,兩歲時因日本侵佔香港,與家人逃往澳門,輾轉定居廣州。戰後在廣州接受小學教育,家住聖堂附近,眼見神父開設小診所,照顧傷兵和難民、發藥物及救濟物資,深受感動。湯母是虔誠天主教教徒,在廣州期間任教天主教學校,協助神父的救濟工作,湯漢自此立志當神父。
他的神職之路並非無風無浪,為入讀東南亞最古老的修院──澳門聖若瑟修院,1951年2月12日,他趁廣東省及港澳仍能自由往來,與另外四名輔祭連夜乘船赴澳,為避免公安猜疑,各人裝作互不相識,一整天沒水沒糧。當時修院導師高天予神父對他印象深刻,形容他天真乖巧,成績優異,經常名列前茅。
湯漢曾多次公開表示,最尊敬在獄中度過22個年頭、已故廣州總主教鄧以明,湯當年在廣州出發往澳門前曾拜會鄧,對方勉勵他好好珍惜聖召,成為他修道路上意志薄弱時的明燈。
榮休主教陳日君愛足球,湯漢最愛是籃球,身形標準的他,至今仍不時組隊比賽,身體相當健康。
湯漢主教簡歷
1939年:生於香港(現年69歲)
1966年:由教宗保祿六世祝聖為司鐸,隸屬香港教區
1969年:獲羅馬宗座傳信大神學博士學位
1979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70年至今:先後在教區大修院及聖神修院神哲學院任教
1980年至今:擔任聖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中國教會問題
1992年:獲任命為教區副主教
1996年12月9日:獲任命為教區輔理主教
2008年1月30日:獲任命為教區助理主教
2009年4月16日:接替退休的陳日君樞機,出任教區第七任主教
資料來源:天主教社會傳播處
特稿:教友望新主教繼續爭取公義
湯漢今日正式上任,教會及政界均歡迎任命,希望新主教繼續為社會公義發聲、關注金融海嘯下勞工的苦況,又希望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繼續擔當社會良心。
聖職人員表歡迎
本身是虔誠天主教徒的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表示,理解湯漢的作風與陳日君不同,希望湯漢作為香港教會最高領導,繼續為基層為公義發聲、不平則鳴。他又祝福陳日君身體健康,離開教會後繼續擔當社會良心,「教會要繼續依賴佢嘅智慧,為接班人提供好榜樣。」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指,天主教會過去一直站在弱勢社群一方,爭取家庭工資,他相信湯漢會繼續有關工作,「唔會停咗落嚟,希望佢加一把勁,爭取一個比較平衡嘅社會。」李卓人本身與湯漢有數面之緣,希望日後雙方有機會見面,「同佢傾吓偈,講吓金融海嘯下打工仔女嘅苦況,嚟緊勞動節,我哋都會爭取天主教會支持。」
上月當選為教區國籍司鐸協會主席的周景勳神父表示,全體聖職人員均歡迎教宗的任命,他指湯漢來自教區聖職班,不少神父均為其學生,「佢以前都係我老師,教我哋教義,同我哋有良好溝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