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人民看到希望民眾悼胡耀邦 官方封鎖不了

他讓人民看到希望
民眾悼胡耀邦 官方封鎖不了

儘管中共當局保持沉默,儘管官方「喉舌們」在高壓管治下無奈地裝聾作啞,儘管權力部門為防出事不惜大舉拘捕異見人士,但這一切,都無阻內地民間昨天在胡耀邦逝世20周年時,向這位中共當代少有的開明領袖表達敬意。胡的遺孀和兒女們在鄱陽湖畔,再度為長眠於斯的親人獻上花圈;位於北京會計司胡同的胡耀邦故居,迎來民眾自發悼念;網上紀念館,網民點燃一炷炷虛擬香火,願他在天之靈安息。

北京對胡耀邦逝世20周年忌日竭力低調。昨日北京無任何官方紀念活動,天安門廣場日間如常開放,除了場內外軍警如狼犬般警覺的目光,遊人們幾乎感覺不到昨天這個日子與往常有何不同。打開官方昨日出版的報章和播出的電視,除了千篇一律的文字內容,除了眼花撩亂的歌舞昇平,看不到任何對20年前逝世的前那個偉大生命,有任何表示。
但在距北京千里之外的江西,以出產羽絨著名的鄱陽湖畔,昨日上午,胡家人在耀邦陵墓前舉行了家祭。跟往年一樣,這場家祭沒有任何儀式,沒有催人淚下的哀樂,更沒有高官政要裝腔作勢的鞠躬,88歲高齡的胡耀邦遺孀李昭,領着大兒子胡德平、二兒子劉湖、三兒子胡德華,以及小女兒李恒等,在墓前默默表達思念。家祭長約半小時,那一刻的靜默,勝過任何鑼鼓喧天的官方儀式。

胡耀邦在北京的故居,昨有不少民眾到門外悼念。有線電視畫面

胡耀邦遺孀李昭(左)近日在家中接待不少訪客。互聯網

江西省長到共青城獻花

據悉,中共中央辦公廳及江西省相關負責人有陪同胡家人前往。官方中通社昨日簡單報道了胡家家祭的消息,但無詳情;《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無任何與胡耀邦有關的文章。僅江西省委機關報《江西日報》昨在頭版報道省長吳新雄到共青城調研的消息時,「順便」提及吳新雄前日曾到胡耀邦陵墓瞻仰及獻花籃。
在北京,與中南海僅一牆之隔的會計司胡同、胡耀邦的故居,雖然胡家人不在,但卻有不少來自各地的民眾,到故居門外悼念。來自湖北武漢的劉先生稱,胡耀邦生前為國家做了不少民主改革的事,又尊重知識分子、為寃案平反,解放一批被指「成份不好」的人及右派人士,保護民眾的深層利益,讓人民看到希望。
官方裝聾作啞,無阻民間自由發聲。昨日,在內地互聯網,不少個人網誌、社區論壇,都有網民發表悼念胡耀邦的文章,網民懷念胡的正直清廉,指他是當今中共官員的榜樣。網民更讚賞胡當政時,為300萬宗寃假錯案平反,讓蒙寃者們獲得解放;有湖南網民在網上設「同懷紀念館」悼念胡耀邦,並大膽轉載海外媒體文章,表達對胡的敬意。不過,在內地主要入門網站,胡耀邦的名字與六四拼連時,立即會被過濾,即使看到標題,內文也無法讀取。

網民昨在「胡耀邦紀念館」獻花或上香。

齊志勇被公安強行帶走

在這本應是舉世同悼的日子,當局卻大肆拘留異見人士。現年52歲的北京六四傷殘者齊志勇,昨日早上送小孩上學途中,被公安強行帶走,手機被沒收,又被用車送到北京市郊,困在公安車上一整天,直至傍晚才將他送回家。齊志勇指,昨晚有公安在他住所門外把守,不知道公安要守到何時才撤走。六四事件親歷者、獨立作家江棋生也表示,他受到公安全天候監視,公安甚至守在他住處門口,不管去那裏都有公安尾隨。
本報記者/法新社/美聯社/中通社/美國希望之聲

在六四事件中遭槍擊失去左腿的齊志勇(左),昨日一度被公安帶走。法新社

眾說紛紜 遺孀澄清:吃西瓜後暴斃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在出席政治局會議時心肌梗塞發作,搶救七日後突然逝世,引發坊間不同說法。曾有內地報刊報道,胡耀邦是由於下床大便時用力過猛致死,有的說他是吃西瓜時突然去世,甚至傳說他是被人謀害的。不過,胡耀邦遺孀李昭2005年11月公開澄清,指有關傳聞是「道聽塗說,或任意杜撰」。
1989年4月8日上午9時,胡耀邦在中南海懷仁堂出席政治局會議時,心肌梗塞突發,經中南海保健處醫護人員就地搶救後,在下午4時20分轉送北京醫院救治,其後數日病情有所好轉,但至4月15日病發辭世。

死前問「外邊情況」

李昭表示,4月15日清晨7時許,胡耀邦要大便。根據醫生意見,護士很快拿來了大便器皿,李昭:「耀邦的大解比較順利,大解後還吃了西瓜,吃完西瓜,還和我們講了話。因此,報刊上說甚麼耀邦解大便時,『工作人員扶着他的手,只覺手一鬆,頭一歪,背了過去……耀邦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李昭說,胡耀邦吃完西瓜,還向工作人員問「外邊的情況」,關心國家大事。就在這時,他突然表情痛苦,講不出話,雖經醫務人員搶救,但已無力回天。本報記者

中港媒體 冷待耀邦忌辰

【本報訊】昨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0周年,內地媒體不敢越雷池的同時,香港媒體亦反應冷淡。中國時事評論員張華認為,「媒體考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新聞價值,二是政治考慮。」隻字不提,政治考慮的因素較大。
昨日所見,香港報章除本報外,《信報》有丁望的時事評論文章〈耀邦亡故廿年還他一個公道〉,以及兩岸消息〈群眾往贛東向胡耀邦獻花〉的報道;《明報》有編輯室手記〈不可忘卻的紀念〉和林和立的評論文章〈20年的變與不變〉;《新報》也有劉銳紹的〈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

天安門廣場昨在日間如常開放,但傍晚降國旗後,則全面封閉。法新社

評論員:政治考慮

香港電子媒體除有線電視大篇幅報道外,被視為親北京的亞洲電視亦在6時晚間新聞報道胡耀邦逝世20周年事件,且先於「中國成功發射第二顆北斗導航衞星」的新聞,令人大感意外。商業電台等亦有作報道。無綫新聞卻隻字不提。
時事評論員張華說,胡逝世至今20年,一年一年過去,市民的關注度也越來越低,「媒體主要以新聞價值作考量。當年胡耀邦時代的貪污腐敗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有10萬人上街遊行,(媒體)才會大肆報道。」他認為,評論文章就胡逝世20周年發揮的空間比較大,但如果媒體無論是新聞報道或評論都隻字不提的話,相信政治考慮的因素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