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北京官方未有舉辦紀念活動,儘管內地一些網站封殺網民的追悼,但是,民眾沒有忘記今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0周年的日子,更不會忘記這個發起思想解放運動的領袖,主政時推行的是「寬鬆、寬厚、寬容」的政治理念。這個指揮300多萬宗寃假錯案平反的領袖,自己卻不能逃脫被迫下台的寃屈;這個一生清廉、兩袖清風、為人正直的領袖,為肅清文革遺毒,在思想、組織、經濟上屢建奇功。胡耀邦矗立在民眾心中的豐碑,是官方的諡號不能媲美的。
胡耀邦在中共元老鄧小平等逼迫下,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指摘聲中,於1987年1月因1986年的學潮而黯然辭去中共總書記、政治局常委一職,只保留政治局委員的頭銜。但是,1989年4月,胡耀邦病逝後,鄧小平授意將其喪禮提升政治局常委的規格,天安門降半旗誌哀,時任總書記趙紫陽致悼辭時給予胡耀邦的諡號也幾乎達到了最高規格:「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
這是鄧小平愧對胡耀邦的表現,還是為了拉攏民心?有待史學家考證。但胡耀邦病逝,再次將他與學運、民運聯繫在一起。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悼胡活動,發展成席捲全國的民主運動,又引致鄧小平等元老再次干政,決定派兵鎮壓,釀成六四慘案。由此,胡耀邦與趙紫陽、六四,又成為中共的政治禁區。
平反寃案奠定改革開放基礎
直至2005年11月,胡耀邦冥壽90周年,中共中央才再次鄭重舉行紀念活動,號召學習胡耀邦的獻身精神、創新思想和優良作風。近兩年,內地傳媒盛讚胡耀邦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三大功績:平反寃假錯案,理順社會關係;大力提倡思想解放,為改革開放掃清道路;秉性剛直,行動果敢,不遺餘力的改革先鋒。
可見,胡耀邦的功績、政治地位與他全力肅清文化大革命的遺毒緊密相關。1977年10月,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同年12月兼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發起中共建政後第一次解放思想運動,同時主持大批寃假錯案的平反工作,在思想上、組織上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之初就明確表示:「凡是不實之詞,凡是不正確的結論和處理,不管是甚麼時候、甚麼情況下搞的,不管是那一級、甚麼人定的和批的,都要改正過來。」在胡耀邦指揮下,中共在三年內平反了300多萬宗寃假錯案,平反對象包括文革中被打倒的老幹部、1957年開始在反右運動中被打倒的右派分子、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地富反壞」等受害者。
黨校發表文章衝破「兩個凡是」
1978年5月,在胡耀邦支持下,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揭開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衝破了「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桎梏。
1980年代初,質疑特區政策的聲浪高漲,甚至有人叫囂:「深圳只剩下國旗是紅色的。」1983年2月,胡耀邦再度到深圳考察,高度讚揚深圳的建設成就,並即席題詞「特事特辦、新事新辦、立場不變、方法全新」,給予堅決的支持。本報記者
胡耀邦生平
生卒日期: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
籍貫:湖南省瀏陽市
簡歷:
1929年 加入共青團,開始革命生涯,其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華北軍區第一兵團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中共建政後出任中共川北區黨委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52年 擔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
1957年 新青團改稱共青團後,出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因此被視為第一代「團派」
1964年 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陝西省委第一書記
1975年 在文革中受迫害後復出,任中國科學院黨組織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77年 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討論,發起中共建政後第一次解放思想運動;同年12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主持大批寃假錯案的平反工作
1978年 12月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0年 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當時中共中央仍設主席、副主席)
1981年 取代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主席
1982年 在中共十二大當選政治局常委、總書記(當時不再設中央主席一職)
1987年 1月受一批中共元老及左派圍攻,指為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被迫辭去總書記一職,只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9年 4月15日在北京醫院病逝,終年73歲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八九民運大事記
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病逝;市民自發前往天安門廣場悼念
4月16日:北京主要高校校園內出現形形色色大字報,借悼念胡批評當時的老人政治和腐敗政局
4月20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首次發表社論,指摘學生製造事端,挑起學生不滿,學潮蔓延至全國主要城市
4月22日:舉行胡耀邦追悼大會;百萬市民夾道送別靈柩,坐等一夜的數十萬北京大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同時舉辦悼念活動
4月26日:中共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後稱四二六社論),把學運定性為「極少數人發起的反革命動亂」
4月29日:在全國學聯安排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袁木等與北京16所高校的45名學生進行對話
4月30日:學潮表面有所緩和,北京高校生陸續復課
5月1日:北京學生組織高治聯宣讀《告香港同胞書》,申明這是一場民主愛國運動,希望獲得香港各界支持
5月3日:中共舉辦五四運動70周年會議,總書記趙紫陽發表五四講話中,反對加入「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句話,事後遭打壓
5月4日:高治聯宣佈翌日結束罷課
5月5日:八成北京高校學生復課,但北大和北京師範大學仍有一半學生罷課
5月13日:柴玲等學運領袖發動絕食,將學潮推上高峯
5月15日:學生發動北京大遊行,長安街交通癱瘓,地鐵前門站封閉
5月16日:北京各界數十萬群眾湧向天安門廣場,聲援絕食學生;原定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儀式被迫取消
5月17日:學者嚴家祺等發表《五一七宣言》,攻擊鄧小平是「一位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一位年邁昏庸的獨裁者」,發動知識分子簽名;趙紫陽因披露鄧仍然為中共掌舵人,引起鄧不滿
5月18日:趙紫陽和總理李鵬等前往醫院探望絕食學生後,趙紫陽撰寫辭職信
5月19日:凌晨時分,趙紫陽突然前往天安門廣場,含淚向學生道歉、勸學生撤退、並承諾政府不會秋後算賬;中央宣佈調動解放軍進駐北京市郊
5月20日:李鵬在電視上頒佈北京部份地區戒嚴令,軍隊開往天安門,學生緊急到各入城路口攔截軍車
5月21日:軍方派出直升機來回到廣場上空撒下李鵬講話傳單,引起學生騷動
5月23日:北京百萬人大遊行,大喊「李鵬下台」
5月26日:新華社發放消息,顯示中共元老表態支持中央;對撤出天安門與否,廣場上的學生出現分歧
5月27日:香港演藝界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音樂會,籌得逾千萬元,物資陸續運抵京,為當時已現疲態的學運注入強心針
5月30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多名師生集體創作民主女神雕塑運抵,翌日聳立天安門廣場
6月1日:兩位學運領袖柴玲及封從德公開點名,指有學生在廣場上意圖綁架他們,令學生們矛盾更趨白熱化
6月3日:當晚7時,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放戒嚴部隊緊急通告,宣佈「戒嚴部隊、公安幹警和武警部隊有權採取一切手段強行處置,一切後果由組織者肇事者負責」,揭開六四屠城序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