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祥子 - 高慧然

三輪祥子 - 高慧然

很多年前在北京街頭盛行一時的麪的不見了,另一種公共運輸工具悄無聲息出現在遊客的視野。那是三輪車。
到了北京,遊客們多會興致勃勃登上三輪車參加胡同遊。其實,三輪車在中國許多地方是民間常見的交通工具,價格介於巴士與的士之間,比的士便宜,比巴士略貴,因體積小巧,能夠直達的士無法進入的小巷、胡同,在老城區尤其實用。三輪車伕賺的是辛苦錢,吃的是體力飯,所以過了壯年後,車伕的職業前景不免黯淡。
穿行北京胡同的三輪車,讓我想起老舍筆下的祥子,以及他的車子。當然,祥子拉的是人力車,只有兩個輪子,車伕拉着車子,雙腳踩地,疾奔在地面上。三輪車是人力車的提速慳力版。坐在三輪車上,遊走在胡同裏,像是坐上了時光穿梭機,瞬間由現代北京城去到老舍筆下的舊京城。北京的三輪車伕工作穩定,團體接待遊客,不像地方小城的車伕拉散客維生,固定入息外,另有小費收入。祥子若生存到今天,想必會有另一番感慨,他終究圓不了他的車主夢。
北京的變異版人力車,倒是讓我想到另一些東西,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這些文化往往在城巿的快速發展中湮沒。地方小城的胡同小巷終將被高樓大廈代替,三輪車伕這個行業終將消失。北京的做法很值得參考。香港又該如何從事文化保育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