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高盛賺佣不如炒賣 - 黃國英

英之見:高盛賺佣不如炒賣 - 黃國英

不太做功課的評論員定會為高盛(GS)剛公佈的季度業績拍爛手掌。畢菲特的擁躉亦會再次為股神入股的眼光喝采。高盛第一季純利18億美元,按年升20%,遠超分析員的預期。但仔細研究一下整份業績,得出的結論會有所不同。按季度計算,投資銀行淨收入跌20%,而資產管理淨收入跌17%。地產物業投資虧損減低近半,仍然見紅14億。從本業的角度來看,可以以「無甚可觀」來形容。
高盛石破天驚的業績,背後的原因只得一個:FICC(定息工具,商品及貨幣交易),一季淨收入65億,佔整體淨收入70%之巨。高盛現在的經營策略好像已經變成「生意淡薄,不離賭博」,與其賺佣金及服務費用,不如自己落場炒賣,手風順時盈利來得又快又勁,乘業績好立刻配股集資,然後將政府的TARP貸款還清,不用受政府在經營及薪酬方面的指指點點。這招連消帶打令人拍案叫絕。
高盛其實蠻秉承股神「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教條,但其他投行在去槓桿化時,它卻反而加大賭注,每日風險值(DailyValueatrisk)由一年前的1.57億上升到2.4億。現在其他投行對高盛只可以用「咬牙切齒」來形容,萬一真的能擺脫政府的掣肘,高盛高層薪水回復舊制,經營上自由自在,資產負債表的毒性又輕,這是其他同行夢寐以求的極樂境界。

油價有望快速反彈

至於單單用高盛的業績來推論美國銀行業的復蘇,那就不用客氣了,炒熊彈同在牛三炒賣是頗為異曲同工,誰最終相信那些「故事」,誰就要埋單找數。
現階段港股形成上升漩渦,首選策略繼續持有之前買入博大霧的油股認購期權,假如拋物線升勢持續,期權由價外變成到價內,回報應會不俗,又不擔心買入正股犯本兼難以撤退。自己則會偏向以原油期貨出擊,IEA調低石油需求量不用太上心,又剛傳出中國會進一步擴大戰略儲備石油的規模,油價有機會快速反彈。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