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寫過一段叫《長衫》的,想不到今天竟然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內容曰:
長衫一文中,言及「嗶嘰」,港人舊稱「嗶嘰絨」,非上乘之布料。三十年代每見香港巡捕下級者穿着,冬天甚暖,惜料太厚、太重,穿起來有些臃腫,不宜作長衫。應採用質料較薄之線仔絨或金絲絨,另有深灰色之名牌,人叫「斬蛟龍」者,當年上海佬最喜穿着。
又穿長衫應配「林大成」便鞋,絕非常人能有,昔時廣州西關大少的燕尾鞋,便是此物。
很感謝這位叫麥偉明的七十九歲讀者的提點,讓我知道的更多。
其實應該怪番老友倪匡兄,「嗶嘰」之名是他說給我聽的,罵要罵他,我相信他也不在意,我還以為上海用品,問上海人,一定沒錯呢。
我有許多讀者和團友,都以為我是上海人,這與我常談上海食物有關。我也的確深愛從前的濃油赤醬滬菜,多次撰文讚之,可惜當今全改為新派,不夠甜,也不夠鹹,也不下豬油,吃出鳥來。
當今我認為真正有滬菜味道的,也只剩下上海的「舊吉士」,說這家餐廳,要強調那個「舊」字,新天地中那家「新吉士」不可並論。
麥先生還提到太平道,近自由道有一檔粥檔,由一對夫婦主持,太太為廣東人,賣廣東豬骨粥;先生則是上海人,在檔邊開了一家裁縫館,閒為熟朋友縫棉襖,是真正的上海手工。
這一說勾起我許多回憶,當年也在附近住過,每天去吃粥和啃豬骨頭。麥先生說月前還遇到那位老先生,謂不擅此道久矣。
當年失去機會請這位老先生做長衫,皆因我在吳松街已有一位吳師傅。吳師傅也已退休,實在可惜。至於鞋子,前些時候看到韓中旋先生有一對當今人叫為功夫鞋的,但他穿的是皮製,柔軟得很,而且還擦得光亮,說是在上海買的,下次去,一定要找一對來穿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