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毒內地工場帶回 膠樽盛載誤當汽水飲山埃男童未脫險母被捕

劇毒內地工場帶回 膠樽盛載誤當汽水
飲山埃男童未脫險母被捕

【本報訊】繼將軍澳兩歲男童火水當汽水飲後,再有家長胡亂處置化學液體,以致一名3歲男童前晚在沙田隆亨邨住所,誤飲含山埃劇毒的電鍍水中毒昏迷,母親發現後慌忙報警;但她來不及等救護車,自行抱子到區內的私家醫院求助,稍後再轉送沙田威爾斯醫院搶救,男童至今性命垂危。警方以涉嫌虐兒罪將童母拘捕,她經調查後獲准保釋。記者:伍浦鋒、羅日昇

現場是隆亨邨學心樓一個低層單位,女戶主30歲姓梁,與姓石的丈夫及一名3歲兒子同住。消息稱,梁婦在內地做首飾工作,有需要用含山埃劇毒的電鍍水;前晚她在住所內使用由工場帶回來、盛載在蒸餾水膠樽內的電鍍水,惟具體使用情況不明,使用後她放入手袋。
至深夜11時50分,男童趁母親不察覺悄悄打開她的手袋把玩,見到該樽透明液體,也不知道是清水或是汽水,扭開樽蓋直往肚裏灌去;男童喝了一啖已經即時面色大變,未幾陷入昏迷。此時梁婦發現兒子出事大驚,致電報警求救,不過她來不及等候救護車,馬上抱起兒子落樓截的士往沙田仁安醫院求助。

男童母親涉虐兒罪被捕,經調查後獲准保釋。

警員撿走涉案的盛載含山埃電鍍水膠樽化驗。

警方撿膠樽化驗

據同姓梁女鄰居事後憶述,當時她正放工回家,目睹女戶主抱住兒子奔跑落樓,男童全身乏力失去知覺,女戶主邊跑邊哭,非常憂心。鄰居問她發生何事也沒回答,只哭說:「報咗警喇!」匆匆沿樓梯跑落樓。
男童稍後由仁安醫院轉送威爾斯醫院,仁安的醫生和護士也隨救護車同行。警方經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照顧」拘捕女戶主。她獲准保釋外出,下周日(19日)返警署報到;女戶主隨即趕到威爾斯醫院看望兒子;警方撿走該個盛載電鍍水的膠樽化驗。

家居意外頻發生

有團體的調查發現,三分一家庭沒有適當存放有毒液體,例如火水、漂白水等。小童群益會總幹事羅淑君稱,可用適當容器盛載有毒液體,之後在容器上貼紙並在紙上畫大交叉,再教導兒童認識這是危險品,不能觸碰,她又建議家長應將這類危險品,放入可以上鎖的櫃中避免兒童拿到。
據醫管局的數字顯示,現時每年兒童因家居意外到急症室救治高達26,000人次,平均每日有72人次,當中更有6名兒童入住深切治療部,主要是被窗簾繩纏頸窒息、灼傷、跌傷以及割傷等。

男童誤飲山埃示意圖

1〉女戶主將含山埃劇毒電鍍水帶回家工作,使用後放在手袋內

2〉3歲兒子趁母親不察打開手袋玩,誤飲電鍍水隨即中毒昏迷

3〉母親報警後不及等待救護車,抱子乘的士到私家醫院求助

誤飲含山埃電鍍水如何處理

《宜》側身躺卧,讓液體流出

《宜》立即報警送院,由醫生進行靜脈注射

《不宜》灌水或牛奶,因毒藥會流入氣管

《不宜》扣喉,可令氣管受阻導致窒息
資料來源:屯門醫院急症室醫生馮顯達

專家意見:須盡快送院注射解藥

對於一名3歲男童誤飲含山埃的電鍍水命危,中文大學生化系何永成博士指出,電鍍水是工業用提煉金屬的化學液體,而山埃是電鍍水主要的物質,使用時必須有一套安全措施,市民根本不宜在家居使用。

電鍍水不應在家用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應用科學系講師梅觀全博士補充,電鍍是要在水中進行,有既定生產線,在家居是無法進行的。雖然電鍍水有擦亮首飾的功效,但其實並不適合這用途。這種毒性高、含大量重金屬的化學液體,不應該帶回家。
山埃是無色無味的劇毒,飲用後黏附在細胞上令它們無法帶氧,終致缺氧而死。中大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醫生表示,服山埃是有解藥的,必須要盡快送院,由醫生進行靜脈注射。他提醒家長,切勿將工業用的化學液體,放置於孩子可觸摸的地方。
而屯門醫院急症室醫生馮顯達指出,若小童體重15公斤,60毫克(約1粒止痛藥的份量)的山埃足以致命,倘有人誤服山埃家人應即時報警,並將傷者置側身睡讓液體流出;要是傷者陷入昏迷,切勿給他灌水、灌牛奶或扣喉,否則有可能令毒藥流入氣管、肺部及腸胃,窒息致命。
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如何教導小孩不要接觸危險品?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