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化藥業生產的別嘌醇含毛霉菌嚴重超標,疑因此導致多名病人死亡,衞生署正式向歐化提出檢控,是近月連串藥物事故中首間被檢控的藥廠。不過,衞生署同時指歐化停產一個多月期間作出了多項改善,計劃在原材料、半製成品及藥物進行微生物測試,並更換管理層,因此批准歐化恢復生產。
建議避用澱粉作原材料
衞生署署長林秉恩昨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到歐化廠房巡視後表示,會以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中,售賣不宜供人食用的藥物,及藥物品質與聲稱不符的條文控告歐化,已發出傳票,本月30日在嶺粉裁判法院審理。
林秉恩指出,歐化會重組管理層,由一名有13年製藥經驗的藥劑師負責生產;而半製成品顆粒的存放時間縮短至不超過48小時,以免滋生毛霉菌;每批次藥物會作微生物測試。歐化復業初期衞生署藥劑師每周將巡查藥廠一次,較多於現時一年巡查兩次。
上次歐化因生產量過大令顆粒受污染,若改善生產程序,不再將兩種藥放在同一生產線生產,則問題不大。歐化日後每月將化驗600個樣本,次數多於署方要求,但林秉恩指要研究這次數是否適用於所有藥廠。
袁國勇則建議,歐化應盡量不使用高危如澱粉作原材料,顆粒及每批藥製成後,也要作微生物測試。
醫管局評估是否再訂藥
他又指,已完成疑因毛霉菌致命病人及別嘌醇中毛霉菌的基因排序,雖然兩者一樣,但不能完全證明病人因別嘌醇致命;因食物亦含澱粉,基因排序與含澱粉的別嘌醇一樣,但他相信病人的毛霉菌來自別嘌醇的機會較大,因別嘌醇含菌量大及病人進食量多。
醫院管理局表示,與歐化藥業簽訂13份藥物供應合約,早前已停止向歐化取藥;該局評估是否再向歐化取藥時,會考慮歐化能否達到藥物質素要求。醫管局正就停產導致損失等問題是否控告歐化尋求法律意見。
歐化藥業表示,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暫不作回應;短期內會復產。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表示,對專家未能查明死因感到失望,死者家屬將視乎死因庭結果,決定是否控告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