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李錦榮:攻中線投資級別企業債

滙控李錦榮:攻中線投資級別企業債

從歐洲央行擬購企業債、美國聯儲局買國債,到近期中國倡議國際貨幣組織發債,債券成為全球熱話,但對於不少香港投資者來說,債券從不是投資首選。滙豐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部存款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李錦榮認為,金融海嘯是一般投資者開始接觸債券的好時機。 記者:高明輝

對香港投資者來說,長線投資一般選擇收息股或物業,債券非主流。李錦榮認為,香港沒有具指標性的政府債券,加上企業透過銀團貸款等渠道融資,令本地債券選擇少,難吸引散戶,故債券在港並不普及。
反觀外國,零售債券選擇較多,包括國債、地區債券及公司債券等,但他認為,在港開拓零售層面的債券市場具很大潛力,亦可在現金及股票以外,增加散戶投資渠道。

基金增加持債券比率

金融海嘯另不少資產大幅貶值,但債券價格不跌反升,特別是美國國債,更是資金追捧的對象,發揮投資組合中平衡風險的效用。李錦榮亦指,債券是市道差時的資金避難所,以美國長期國債為例,金融海嘯時孳息率曾低到2至3厘,意味債券價格急升,整體來說,債券價格較股票等其他資產穩定。滙豐做過全球基金調查,發現08年第三至第四季,基金持債券比率由26%升至29%,佔所有資產比率最多,足見債券可作避險之用。

散戶宜選3至5年期

很多香港人購買債券,只考慮持至到期,每年的債息回報,忽略債價上升。李錦榮稱,香港債券二手市場甚活躍,但投資者要經銀行進行場外交易(OTC),一般零售債券金額為10萬元以上。
債券價格主要取決於市場利率、到期日及信貸質素,其中年期越長,波動越大,他舉例,同類型的債券,若市場減息1厘,20年債券的孳息率變化達13至15%,但5年期債券只有3至4%。即債券越接近到期日,波動越小。而債券選擇,李錦榮指一般散戶可選擇3至5年期,及評級達BBB以上企業債投資,選擇不少,股息回報相對吸引,波幅亦較小,另亦可選擇債券基金。

年期越長債價波幅越大

20年期 利率變化:-1 債券價格升幅:13-15%

10年期 利率變化:-1 債券價格升幅:約7%

5年期 利率變化:-1 債券價格升幅:3-4%

資料來源:滙豐銀行

拓展市場 先鼓勵公司發債

困難重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建立持續發行政府債券機制,李錦榮認為,儘管政府債券可為市場提供指標,但不應只依賴政府發債,港府應鼓勵公司發債。他指香港債市現在面對的問題是,不少投資者都買債後持有直至到期,流通量不足。

首季企業債銷情增逾兩倍

但香港發行債券仍困難重重,特別是雷曼迷債事件令市民對「債券」二字有戒心,惟李錦榮指,該行今年首季的企業債券銷情增加2至3倍,原因是金融危機令債券成為資金避難所,而他們出售的屬傳統債券,非結構性產品。

李錦榮小檔案

●06年重返滙豐,現任滙豐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部存款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
●05年擔任台灣景順投資行政總監
●91至03年,在富達投資主理零售基金分銷及退休理財業務
●畢業於加拿大卡加利大學,主修經濟,同年加入香港滙豐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