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路向有掉期協議地區先受惠

確立路向
有掉期協議地區先受惠

中央拍板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標誌着人民幣從邊貿領域,邁向作為國際化貿易拓展的結算貨幣路向。分析相信,已與人民銀行簽訂貨幣互換(港稱掉期)協議,以及對華雙邊貿易不菲的國家,會陸續擴展成為跨境貿易結算地,配合推進人民幣資本帳逐步國際化,其中對華貿易龐大及美元儲備短欠的韓國,預料對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需求殷切。

美元作結算貨幣風險增

東亞銀行(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說,金融海嘯後,內地對滙價受壓的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風險愈見關注,人行與區內國家簽署貨幣互換時,表明希望利用人民幣推動雙邊貿易結算,故跨境貿易逐步推動至其他已簽互換協議的地區,並不為奇,但本港作為人民幣首個境外結算地,加上本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始終享有優勢。
去年底,人行率先與韓國簽訂18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今年1至4月,分別與本港金管局、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尼及阿根廷等締結相類協議,迄今總金額6500億元人民幣。本港協定的互換金額最高(等值2000億人民幣),條文內容亦最多元化,除就穩定市場提供流動資金外,有需要時,亦可配合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