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骼之道:「彎針」注射筋腱炎類固醇

健骼之道:「彎針」注射筋腱炎類固醇

筋腱炎及筋膜炎是常見的骨科病症,包括位於腳踭的足跟炎、手指的彈弓指、手腕的腱鞘炎、手踭的網球肘及肩膀位置的肩周炎等,較嚴重的患者或需注射類固醇。為求注射準確,病人打針所用的注射器也要經特別處理,針頭並非直的,而是輕微彎曲,若病人在打針前沒有注意,當醫生完成注射取出針頭時,容易誤會醫生有失誤,「連針都打攣」。

打在筋膜表面

治療初期較輕微的筋腱炎及筋膜炎,主要透過藥物、物理治療及讓患處休息等,但如果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則有可能需要進行注射治療,將稀釋的類固醇連同極少量的麻醉藥,注射於患處。但很多人對注射類固醇存有誤解,認為類固醇會有嚴重副作用,對身體有害,或誤以為一生人只可注射三至五針類固醇,甚至以為病情非常嚴重才需要注射類固醇等。
實際上,沒有指引規定一生人最多可注射類固醇的次數,只要病情需要,醫生便會安排注射。此外,注射類固醇一般只會在筋膜表面進行,並非注入血管,且劑量低,也非長期使用,故此身體吸收的劑量實際不多,一般不會影響內臟功能,或出現骨枯、損害免疫系統、身體水腫及浮腫等副作用。
由於注射位置特別,所以除了肩周炎,醫生注射類固醇時會先將針頭輕微彎曲,形成有斜度的注射,但這做法有時會引起美麗誤會,曾有病人在注射時不敢觀看,在注射後睜開眼,看到彎曲的針頭,竟嚇得失聲驚叫,誤以為注射時將針弄彎了,後來經醫生解釋是特別注射技巧才告放心。
逢周二刊出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