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諤」知秋--大學教育的淪落 - 鍾敏

「一諤」知秋--大學教育的淪落 - 鍾敏

鍾敏 自由撰稿人

港大學生會會長陳一諤以一人內閣參選,其間被部份媒體指為「隱形左派」,仍能「一而再」以大比數當選;而近期,他對「六四」的言論更屬惹火!本文並不是要就其言論評斷是非,而是希望將事件放在一個更大的脈絡中審視。筆者身為二十年前大學學生組織的過來人,當年經歷「六四」的洗禮,對建設自由、民主、均富的祖國時刻未敢忘。但反觀今日的大學校園,值得每位經本地大學教育薰陶的人作省思,假如我們和他們仍有自省能力的話!首先,於網上翻查資料,找到的資料和所得的印象,令我這位老鬼欷歔再三。

變成訓練專才的工場

欷歔之一:根據報章報道,陳會長能「一而再」地當選,原因在過往的學生會政績真的太「爛」了,他的票源不但來自內地生,也來自不滿舊班子的本地生,很有點當年國民黨腐敗將江山拱手讓予共產黨的況味。
欷歔之二:投票的港大學生僅佔全體在校生的兩成多,經過重選的沸沸揚揚,大多數港大同學仍處政治的休眠狀態。即是說,無論基於甚麼理由,就是作為天之驕子的港大門生對誰來當自己的代表是漠不關心。這才是最令人嘆氣的地方!
欷歔之三,搜尋討論區,雖對陳會長謾罵聲不絕,但在如facebook組織「反陳」的聯盟中,截至執筆為止,較多者也僅得數百之寥寥。而自「六四」而降,港大的本科畢業生,粗略估計應不少於兩萬人。
這裏反映的,正正是校園的淪落!大學教育的淪落!大學,不再是培育「以天下為己任」的準知識分子的孵化室,而只是訓練技術專才的工場而已。其次,本地的學校教育最成功的地方,不是訓練出膜拜政治權力的順民,而是培養出對政治無知覺的經濟動物。對統治階層來說,單純經濟動物更好豢養,可簡單以物質誘因就搞定。之所以,中史科的出版商們,自動自覺對「六四」避重就輕、輕描淡寫地帶過,考慮的也是怕損害賣書的收益。
最近有機會觀賞一套內地教育紀錄片《高三》,據聞在外國有人看過,把它歸類為「恐怖片」!紀錄的部份片段,講述中學的黨組織,透過教職人員,選拔、培訓和吸收精英學生,通常是在校成績最最優秀的高三生;由此推想,本地大學大灑金錢,近幾年吸收的各省市尖子內地生,當中應不少年輕黨員。

統戰工作從未鬆懈

事實上,中央對香港,無論回歸前或後,落實其統治意志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統戰工作從未絲毫鬆懈過。據知情者言,透過內地信得過的黨員和朋友,滲透各階層,在本地培植足夠「信得過」的港人(不論是否黨員)來治港,已非只屬構想,而是切切實實已發生和正在持續發生的事。所以,今日要思考的已非是否港人和內地人來治港的問題,而是未來治港的港人,是否會繼續依據法治、公平公正的社會核心價值來進行管治;由「一諤」知秋,觀本港培育的知識精英的取態,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這才最讓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