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信集團去年底完成私有化中信國際金融並將之除牌,集團將所持70%中信國金權益,注入中信銀行(998)的第二階段工作正式展開。據悉,中信已委任羅兵咸永道及中金任財務顧問,並開始資產盡職審查工作。 記者:劉美儀
消息指出,由於注資計劃需獲中信銀行小股東同意,故相信注資作價參考,不會偏離中信國金私有化時的市賬率定價太多,否則作價太貴將難獲股東接納。至於最終會否牽動中信銀行發行新股或全以現金支付,暫時評估言之過早。
參考中信國金私有化市賬率
中信國金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母公司中信集團一直爭取在年內,完成將中信國金資產注入中信銀行的目標。長假期前,中信銀行H股收3.26元,升4.15%。
作為本港上市「六行三保」之一的中信銀行,日後將成為中信集團上市金融旗艦,注資後,佔中信國金資產核心部份的中信嘉華銀行,亦將由中信銀行直接持有。
將直接持有嘉銀
據悉,其架構將一如招商銀行(3968)併購永隆銀行後模式,由內地銀行持有本港銀行,但基於法規及註冊地,後者仍是受到金管局全面監督的本地獨立註冊法人。中信嘉銀日後可能改名為中信銀行國際(CiticBankInternational),與內地業務為主體的中信銀行區別,但兩行會進一步發揮協同效益及業務聯動合作。
去年10月底,中信國金完成私有化及相關股份轉讓,作價為每股中信國金,換取1股中信銀行H股股份,加現金作價2.16元,私有化涉及資金達百多億元。私有化後,中信集團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分別持有中信國金70.32%及29.68%,私有化前由中信國金持有的15%中信銀行權益,已直接回流至由中信集團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