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宣佈將在五個城市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再次引起人民幣自由化的討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旗下財經界人力資源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子政認為,人民幣長遠一定要自由化,因為只有自由化可以建立國際投資者信心,而2020年是否人民幣開放的死線,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他表示不評論何時開放,但認為要是人民幣全面自由化,港元便無角色可扮演,所以香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去向。
貨幣掉期協議效用低
他指出,現在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但當人民幣開放到與港元無異,屆時亦毋須要港元。他認為,內地是否應訂立目標,當人民幣及資金進出全部自由化,建立一個可以給國際投資者參與的市場,認為一旦事成對上海有很大得益。而香港亦應和上海在如何劃分市場上,作出溝通及思想交流。
他舉例說,當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香港可否變成面對國外投資者,當他們需要人民幣便來香港,而國內企業需要融資便到上海,諸如此類。不過,他認為兩地就算有計劃,也不一定能各自瓜分市場,當中一定會有重叠之處。
他又認為,以往無論那個國家,在外滙上都側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但金融海嘯後,很多處理儲備的官員都認為,如果長遠只依靠美元的風險會相當大,應想辦法分散風險。他稱,人民幣絕對有條件成為國際性貨幣,但若不把貨幣全面開放,「人家是不會視你的貨幣為儲備貨幣」。他預期,雖然金融海嘯令這個進程加快,但卻不會於短期內完成。
過去中國與周邊地區進行貨幣互換(港稱掉期)結算,陳子政指,貨幣互換協議的金額很小,可以看成是個實驗,作用不大,「其象徵意義遠比實質大,可能是與之實行了貨幣互換的投資亦會比以前強」。
轟港推伊斯蘭債不智
談到香港債市發展,他認為,過去好多客觀因素令債市不太成功,包括銀行體系太有效率,借錢不必發債;另外,投資者普遍對債券認識不多,而回報及波幅都不及股票或股票相關產品大。不過,他不排除金融海嘯提供了更多空間予債券市場,但認為港府力推伊斯蘭債券是不智。他更以「幻想」來形容港府的做法。
陳子政稱,中東現時經濟環境並不如以往般好,這方面會有風險,並要視乎誰是發行者,故香港要思考是否有這樣大優勢在這方面競爭。
記者:高明輝、羅嘉銘
派定心丸
人才法制仍勝滬 籲港人毋須擔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星期以「不進則退」四字送贈港人,提醒香港要保持發展才可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勢遭上海取代,憂慮情緒大升,資深銀行家陳子政稱,對香港仍然有信心。他指出:「建立國際性金融中心是長遠的事,不是幾年內可以做到」,而香港在多方面皆比上海有優勢,包括人才、法制、披露等,勉勵港人不用太擔心。
促青年往內地工作增值
陳子政特別強調香港在人才方面的優勢,「香港過去幾十年重視金融業,優勢是起步早、專注強,加上香港人語言能力較高」。他指,從前企業着重培訓人才,但由於跳槽者眾,企業漸漸不重視培訓。每當經濟下滑,企業要控制成本,首先會節省培訓以控制成本。他認為,企業應多做培訓,並保留人才,但他沒有詳述企業在今天的環境下,如何兼顧控制成本及培訓人才。
他又指,金融海嘯可提升本地大學生危機意識,他解釋,經濟危機令大學生親身體會到環境艱難,建議年輕人應把握機會,趁後生到內地工作,了解內地的工作環境及習慣,得到經驗後的價值一定會提高,年輕人要敢於犧牲,縱使香港的工資多數較內地高,年輕人也不應放棄往內地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