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雷曼苦主今天勢包圍立法會抗議,苦主張小姐很想出席,卻因行動不便恐怕來不了。她因交通意外導致需要坐輪椅,一直以為意外所得約150萬元賠償是用來投資「定期」,銀行的客戶經理更曾在電郵保證她購買的產品「百分百保本」。直至雷曼爆煲,她才赫然發現受騙。事隔半年,銀行仍採取「拖字訣」。
張小姐在04年遇上交通意外,雙腳失去活動能力,雙手也難以提起。意外後她取得約150萬元賠償,成為生活費和女兒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她一直光顧的銀行客戶經理,於07年轉到荷蘭銀行上班,游說她在該銀行投資「定期」。07年3月,該銀行職員以電郵回覆她說,若債券存放至期滿,百分百保本。張小姐信以為真,在07年和08年,將合共152萬元積蓄,購買了兩批雷曼迷債。
「同個女唔知點算」
實際上,張小姐所買的雷曼迷債並不保本。去年雷曼爆煲,她找銀行投訴,銀行沒聽取細節就說投訴不成立。今年2月,她找回那封銀行職員寫明產品「保本」的電郵,銀行改口稱事件仍在調查中。「家明俾人呃,以後自己同個女嘅生活費都唔知點算!」金管局本月初去信表示,會正式立案調查她的個案。張小姐批評金管局半年才回覆,進度太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