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C、王@……近年不少內地父母都希望用一些冷門漢字、英文字母,甚至網絡用字為獨生子女取名,凸顯子女與眾不同。不過,內地當局即將公佈《規範漢字表》,今後父母為子女取名,只能在該表中的8,000多個字中選取,因此不會再有「怪名」的出現。
《規範漢字表》根據《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和《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整合修訂而成,還對姓氏、地名、科技等領域的字作出補充。參與研製《規範漢字表》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指出,該字表公佈後,中國新生兒的取名用字必須從中選取,亂取名、取怪名的現象將得到遏制。
王寧表示,人名用字是社會用字的一部份,必須要符合漢字使用的規範,這樣才是真正的保障姓名權。
江西漢趙C被迫易名
對於要在8,000多個字中取名,不少網友都感到不滿:「不知道把教育搞好,卻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大做文章,取名只能8,000字,這也是侵犯人權!」「怎麼才8,000多字?滿洲人編寫的都幾萬字呀!」
近年一些內地父母希望用「.com」、「@」及英文字母等,作為子女名字,但由於公安機關等的電腦系統無法識別這些「怪名」,只能作罷。江西男子趙C,也被迫更改用了23年的名字。
廣州《羊城晚報》
內地出現的怪名
‧趙C、周E 名字用英文字取代
‧王@、趙.Com 名字用網絡用字
‧翽(普通話拼音hui) 即鳥飛的聲音
‧霙(普通話拼音ying) 即雪花
‧皛(普通話拼音xiao) 意為皎潔,明亮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