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剛投身社會的畢業生,對強積金了解不足,亦沒有投資經驗,擔心選錯成份基金。其實「新鮮人」可透過不同方法,增強對強積金的基金知識。專家建議,可揀增長型基金作初選強積金組合。
記者:黃碧珊
按強積金條例,凡月入5000元或以上,僱員每月要將有關入息5%用作供款,上限1000元;僱主則必須為僱員,按人工每月供款5%,上限同為1000元。
強積金供款每月從入息扣除,由僱主交予強積金受託人管理。受託人會就成員所選基金,按比例投資,直至終止戶口。不過,如要提取賬戶內的累算權益,只限於4大條件:成員達65歲退休年齡、60歲提早退休、永久離開香港及完全喪失工作能力。
多種渠道獲資訊
市場上有多種渠道,可獲得強積金最新資訊,如各受託人網站、銷售文件、定期基金報告、強積金講座及積金局網站( http://www.mpfa.org.hk),可從中學習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基金。
雖然職場新人離退休年齡甚遠,可以平均成本法,透過每月定額供款,減低風險。於市況低迷時,買入較多相對便宜的基金單位,基金回升時,回報同時提高,但可買到的單位較少。
摩根資產管理投資資訊總監崔永昌指出,打工仔遇上投資難題,應直接向受託人了解各基金分別及投資取向,要求提供專業意見。另年輕一族投資期雖長,但亦要不時作檢討,按年齡、資產、市況及所選基金回報等因素,適當調整。
分散投資降風險
崔永昌建議,職場新丁可選人生階段的增長型基金,當中投資比例,80%至100%為股票,其餘兩成是債券。該類基金投資分佈世界多個地區,較選擇單一國家或地區股票基金,更有效分散風險。
專家提醒,強積金只是退休金一部份,打工仔不應單以強積金作退休生活費,宜有多手準備,才可安享晚年。
話你知:投資期長 複息效應大
雖然強積金計劃成員及僱主供款,每月上限1000元,即共2000元,看似微不足道,但投資年期夠長,複息效應驚人。
越早供款越着數
以一名20歲年輕人為例,月入1萬元,僱主及僱員各月供500元,合共1000元,假設平均年回報為6厘,當該名打工仔65歲時,可滾存275萬元(見表)。
如40歲才開始供款,投資額及回報率不變,65歲時該員工僅得69萬元,較20歲開始供款少206萬元。假如同樣要有275萬元,只有兩個方法,一是增加供款,二是提高回報率,前者每月供款要由1000元增至3968元,或回報率升1.4倍至14.1厘,方可達標。
預期退休回報
開始供款年齡:20歲 月供:1000元 投資年期:45年
回報率:6.0厘 65歲預期回報:275萬元
開始供款年齡:40歲 月供:1000元 投資年期:25年
回報率:6.0厘 65歲預期回報:69萬元
開始供款年齡:40歲 月供:3968元 投資年期:25年
回報率:6.0厘 65歲預期回報:275萬元
開始供款年齡:40歲 月供:1000元 投資年期:25年
回報率:14.1厘 65歲預期回報:2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