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替他搵節目,本來參加某劇團的活動,但翻看那個「活動目標」,是「利用角色扮演,讓子女學習承擔,了解一下作為父母的辛酸!更重要的是,透過是次活動,讓你陪同你的子女,為她/他的未來踏出第一步,發掘及了解自己的興趣及目標,及早為未來作好準備!」我好歹是個寫字的,讀了這樣的文字組合,心裏十五十六。那個所謂「目標」,其實是二十種職業,任孩子選擇。我家牛王頭意志堅定,要當一個職業賽車手。大路貨消防員警察科學家飛機師醫生他都搖頭,畫家不錯嘛但他每天見爸爸趕稿已經怕怕了。老師好不好?但我即刻替他刪掉,萬一遇到港大那批六四盲,說什麼「那些躺在血泊中的屍體,誰知道是平民抑或是武警?坦克真的撞倒這些人,屍體又怎麼還會有人樣的?」做老師的恐怕就會痛哭悔咎入錯行,幹麼不做清道夫就算了,對住垃圾比對着人渣安樂。
好了,揀完行業,還要增加品德值,即是參與不同文娛活動。我腦海打結,六四燭光晚會不可能向聯合國「申遺」,不屬文娛項目,參加了也不敢增值,曾特首就多番強調自己一次也沒去過。好了,小朋友覺得自己夠秤後,得在時限中取得警察蓋的良民印。尼漢遭槍斃的死因未明前,警察與良民的關係陰影不會除去,而這個印拿不到,孩子休想向活動中扮演「政府」的申請理想行業。有冇搞歪呀,劇團以為人人想做曾特首份done工嗎?罷就罷就,丟掉場刊前翻到背頁,清楚寫明,本劇團由政府資助。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