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不少勵志電影,描畫貧窮失意者,奮鬥有成,像新近的《一百萬零一夜》或《流浪者世界盃》。可是,電影在個多兩個小時便告一段落,現實的人生,卻尚有漫長的續篇。
阿祖安奴的足球事業,本來也有濃厚的勵志成份。他出身巴西的貧民區,憑着過人的足球本領,獲法林明高賞識,18歲便甲組上陣,一季後即登陸意大利的國際米蘭,成為最矚目的新星。
還記得在電視中曾看過一段影片,紀錄他名成利就之後,返回巴西探親。片段介紹足球事業帶給他的種種改變,包括他買給親人的新房子,及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當記者問及他成長時一同玩球的童年舊友,阿祖安奴的淚水竟突然奪眶而出,因為他的不少球友,沒有成為球星,只能繼續在低下層生活中打滾,而他自覺,實太幸運。
紀錄片拍攝時,阿祖安奴大約20出頭,他在鏡頭面前的真情流露,讓人看得鼻酸。那一刻,他的眼淚混着純真的苦酸甜味,推動着他在意甲與國家隊中的輝煌表現。
壓力成為逃避藉口
7年後,阿祖安奴卻成為了球會及國家隊的唾棄對象。06年開始,統領巴西的鄧加怒斥他要「投入足球,改善紀律」,國米對他經常酗酒冶遊也再沒耐性,07年底終於把他停薪外借到聖保羅。在聖保羅,他繼續遲到缺練,又曾在比賽中以前額撞擊對手。至此,他的惡性循環已經定型,就是每次復出,都有剎那光輝,但隨即故態復萌,需要漫長的調整復蘇,但復蘇後又再沉淪。聖保羅把他還給國米時,一切沒有改變。
他負面表現的最新例子,是上周回國隨隊備戰世界盃外圍賽後,人間蒸發,沒有按時返球會報到。至此,他的紀律報告已經壞無可壞,令決策階層對他忍無可忍。只怕他的所謂「洗心革面」,也無非是惡性循環的再度延續。他剛滿27歲,正是球員的黃金年代。
貧民奮鬥的背景幫不了他,04、05年在美洲國家盃及洲際國家盃奪冠的光輝往績幫不了他,意甲3連冠的榮耀幫不了他,荒淫無度的私生活當然更幫不了他,壓力、喪父、失戀,也只能成為他逃避的藉口。
阿祖安奴的足球事業,若就此有疾而終,最終有一天,他是要哭的。但這次流下的眼淚,與當年接受訪問時流下的純真之淚相比,恐怕味道將會截然兩樣。
文:潘源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