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規限料出台 銀行搶先放水創新高內地上月增貸1.89萬億

信貸規限料出台 銀行搶先放水創新高
內地上月增貸1.89萬億

【本報訊】中國3月份新增貸款高達1.8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符市場預期,創單月歷史新高。市場對人民銀行將有信貸限額政策出台的預期正在加強,這亦是3月貸款急增原因之一。不過亦有分析懷疑,與銀行做賬虛增信貸有關。
記者:周燕芬

若加上今年頭兩個月的新增貸款,首季度涉資達4.58萬億元,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並相當於今年下限目標約5萬億元的91.6%,為歷年罕見。以往首季度一般佔全年總額60%。
人行公佈3月份新增貸款1.89萬億元,同比增達1.61萬億元,較2月份多77%。不過期內人民幣存款亦增2.45萬億元,同比大增1.3倍,顯示市民消費態度仍見審慎。
人行分析,首季實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積極應對國際金融海嘯冲擊,加大金融支援經濟發展力度。首季度貨幣供應量快速回升,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加快,存款增加較多,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信貸需求。

溫總稱經濟比預料中好

在泰國芭堤雅出席東盟峯會的國家總理溫家寶亦表示,將於下周公佈首季經濟數據,早前中央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初見成效,相信經濟形勢會「比預料中好」。市場盛傳,以4萬億計劃為核心的第一輪經濟刺激方案,最快下周三推出。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對新華社表示,信貸高速增長與此前國家4萬億元投資有關,體現了金融部門對國家拉動經濟的支持力度。他坦言,目前的增速是有些快,故信貸部門應把握節奏,因後期信貸增速料會放緩。
人行同時公佈,3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53.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1%;狹義貨幣(M1)餘額17.65萬億元,升17.04%。M2於3月份快速反彈,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認為,這體現當前中國流動性充裕,對於拉動經濟意義重大。至於M1保持高增長,說明企業用於投資經營的資金正在增加,企業去庫存化接近尾聲。
3月份票據融資約佔新增貸款22%,較首兩個月回落。分析認為,這說明銀行資金正逐步進入實體經濟。市場普遍認為信貸高速擴張,容易引發更多矛盾和系統性風險,其後幾個季度或無以為繼。有估計指,全年新增貸款樂觀估計為8萬億,謹慎為約7萬億。

傳媒質疑4000億有水份

不過亦有報道質疑,貸款急增背後另有原因。內地《經濟觀察報》引述研究人士稱,3月份新增貸款大部份於最後一周完成,有做賬迹象,涉及金額達4000億元,主要集中在4大銀行。報道指,市場預期央行將收緊信貸,因此在3月底做大信貸基數,有利未來借貸。而且首季盡早撥備,對往後銀行利潤壓力較小。地方政府擔保性貸款劇增,或是信貸暴增原因。銀行內部硬性存貸款計劃指標亦是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