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公司涉誤導長者裝平安鐘一老伯一屋兩鐘 相關投訴逾60宗

私人公司涉誤導長者裝平安鐘
一老伯一屋兩鐘 相關投訴逾60宗

【本報訊】電訊業的問題銷售手法被移植到推銷長者平安鐘。今年初,一間名為香港平安鐘協會的私人公司殺入市場,主要透過打電話推銷。有年逾九旬的老伯稱,該公司職員指他一直使用的平安鐘已損壞,要上門維修。結果老伯屋內「無端端」多了一個新公司的平安鐘。業內老牌機構一線通平安鐘,過去三個月接到近60宗相關投訴及查詢。 記者:雷子樂

上月底,91歲的尹伯接到一名自稱是「平安鐘」職員通知,他的平安鐘已壞要更換。職員入屋後沒觸碰過尹伯使用多年的「一線通平安鐘」,只為他加裝另一個白色機身、屬香港平安鐘協會的平安鐘。尹伯兒子向本報稱,職員聲稱平安鐘已壞才授權他更換,一直不知他來自另一間公司,「老人家覺得俾人搵咗笨」,他要求該協會盡快派人「拆鐘」。

負責人指事主兒子同意

市民楊小姐也指,曾接到自稱長者安居服務協會職員的推銷電話,但按來電顯示該機構其實是香港平安鐘協會,質疑有人魚目混珠。有推銷員對表明沒興趣的市民稱有「特別優惠」,65歲以上領綜援長者可獲社署資助。
平安鐘協會經理陳志豪接受查詢時表示,公司確有透過電話推銷,但指引列明,每個電話號碼,每日只能聯絡一次;推銷員若知長者已使用平安鐘,會停止推銷,不可能出現「一屋兩鐘」。但當記者提及尹伯情況,他改口說,「印象中好似有個咁嘅case」,老伯新裝的平安鐘月費獲社署資助,並得他兒子同意才安裝,會再跟進事件。
陳志豪稱,公司老闆姓楊,有經營電話服務中心(callcenter),認為平安鐘普及率不高,有發展空間。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香港平安鐘協會的登記董事姓林。提供「一線通平安鐘」服務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1月至今接到近60宗市民查詢及投訴。他強調,機構主要透過在老人中心講座及社工轉介服務,沒進行電話推銷。

尹伯是一線通平安鐘的用戶,上月底被另一公司職員誤導平安鐘已損壞,被人安裝多一個新平安鐘(圖)。

綜援長者由社署資助月費

【本報訊】本港現有三間機構提供平安鐘服務,包括慈善機構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私人公司事事寧和香港平安鐘協會有限公司。三間機構的服務月費都約100元,用戶逾8萬人。
由於65歲以上綜援戶或公屋居民可獲社會福利署或房屋署全數資助,社署現時每月為3.3萬名受助人支付共330萬元的月費,但不會主動監管服務質素,對營運者而言,這是一筆相對穩定、可觀的收入。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暫只在07年接獲1宗與平安鐘有關的投訴,但該會提醒市民對任何電話推銷活動,都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