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進出口連續5個月雙位數下降,但3月份與2月比較則有所改善。分析師稱,數據顯示經濟已逐步轉好。不過,人行紀委書記王洪章指,綜合國際與國內各種因素,作出經濟築底的判斷為時尚早,保增長的任務仍艱巨。
受惠退稅 跌幅收窄
按近官方消息指,3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續現負數,因此,中央還會繼續採取積極措施支持出口。
中國海關公佈,3月份進出口總值1620.2億元(美元.下同),同比降21%;其中出口902.9億元,同比降17.1%;進口717.3億元,同比降25.1%;但較2月出口按年降25.7%,進口按年降24.1%有改善。貿易順差185.6億美元,同比增41.2%。海關提到,按平均工作水平的可比口徑計算環比指標,3月份進出口總值環比大幅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32.8%,進口增長14%。
中國與歐、美、日三大貿易夥伴,無論在雙邊貿易總值及進出口總值,3月份較2月份均見回升。
中央料續出招挺出口
經濟有復蘇迹象,令市場再爭議中央會否再推新招振興經濟。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表示,進出口資料和貿易順差比預期好,主因是出口退稅等政策正起作用,不過,首季累計的出口降幅仍大,工業出口交貨值也還不是很好,估計國家還會繼續採取積極措施支持出口。
花旗銀行駐上海經濟學家彭墾指,中國出口有所改善,但要注意美國進口仍在萎縮。不過,信貸爆炸式上升、中國官方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榮衰線以上,出口數據也在變好,市場不應期望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
華寶信託宏觀經濟分析師聶文預計,出口退稅還有調整空間;而隨着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範圍的不斷擴大,也會對外貿有較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