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峯會後整體聯合聲明傾向正面,各國明白必須對外表達團結及決心,在對金融監管、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及以IMF(國際貨幣基金)名義援助新興市場國家等問題上已取得共識及實際行動的時間表。
G20對IMF增撥5000億美元作為救市資金,還有擴大特別提款權的金額2500億美元,將幫助窮困國家的資源增加至1萬億美元,目前新興國家因政府財政困難與外資撤離所引發之債務問題,將在國際社會提供資金援助下獲得解決。
IMF援助起改善作用
整體而言,IMF增加對新興市場的資金援助及對貿易融資,對流動性改善及貿易狀況改善均有幫助,加上美元於宣佈量化寬鬆後的調整壓力,令新興市場貨幣下調的壓力減低。韓圜滙價於過去一個月回升15%,除了由於2月份的經常賬重新出現盈餘,韓國政府即將發行30億以美元計價的公債藉以支持滙率。滙率止跌回穩亦增加了減息支持經濟的可能性。亞洲央行如印尼、泰國及韓國於這兩周很大可能公佈減息決定。
此外,個別國家重申隨時準備增加振興經濟開支,隨着各國政府藉由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大量注資至整個經濟體系,全球經濟將逐漸好轉。已經宣佈在未來兩年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的中國,3月份官方採購經理指數為6個月以來首次重上50的盛衰分界以上,預示工業生產於短期內回升、有助支持經濟首季見底後恢復增長。因此股市早前的築底反彈,是建基於目前距離全球景氣觸底復蘇的時間已不遠的預期,而股市走勢往往領先於景氣一年。不過,對於新興市場現階段是否具備再上升的條件,筆者則認為新興市場的優勝劣敗將趨向明顯,部份國家仍需注意有關風險,暫不宜採過份進取的策略。
與中國關係密切佔優
總體來看,鑑於新興市場大多數的GDP增長都來自外部需求的推動。在成熟市場需求急速放緩的影響下,由於前兩個月經濟表現仍在惡化,首季經濟數據很可能顯示季度負增長及進一步衰退。
印尼和印度本周表示2月份出口分別同比下降了33%和21.7%;韓國表示3月份出口狀況持續低迷,出口量下降了21.2%。近日之突出表現主要由於全球風險偏好回升,未來若景氣復蘇情況未如預期,使投資氣氛再度轉壞,則股市恐有修正壓力,對中國經濟敏感度較高的地區,經濟復蘇勢頭亦將較佳。
世界銀行(WorldBank)在對亞洲經濟的最新評估中,強調了中國需求的重要性。就以台灣最新公佈的出口數據為例,雖然出口仍連續第七個月出現下降,可幸的是由於來自中國的需求增加,使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緩。來自中國近期的消費者需求及春節後的定單急增和庫存補充,稍稍推動了台灣出口增加。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