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客》雜誌的封面漫畫引起爭議:總統奧巴馬夫婦,穿上阿拉伯服裝,奧巴馬的太太米雪,還手持機關鎗,作戰鬥狀。
漫畫被指為「種族歧視」,但主編辯稱:這幅漫畫,表達了美國極右份子眼中的奧巴馬,認為他同情阿蓋德組織,跟中東激進勢力,是同一路人馬。
然而美國的左派不接受,指為「狡辯」,《紐約客》好漢不吃眼前虧,道歉了事。
《紐約客》是一份自由派的知識思想刊物,一向不贊同布殊和共和黨,這一次,《紐約客》登的這幅漫畫,只是一個喜劇處境,但沒想到許多人沒有這份欣賞能力,他們除了「種族歧視」的單一視野不接受其他角度,《紐約客》高估了美國人的智慧。
但能怪誰呢?所謂「政治正確」,就是美國東岸的自由知識份子先製造的一個神話。他們認為,語文有一套原罪,這也引起歧視,那也鼓吹偏見,捕風捉影,好好的一個幽默世界,搞得疑神疑鬼,滿街戾氣。
例如,美國是一個推銷員的國家(ANationofSalesman),貨品的市場傳銷學,就是美國人的發明。左派劇作家阿瑟米勒,就有一本名作《推銷員之死》(TheDeathofASalesman),但是,「推銷員」這個名詞,今天被視為對這個行業和女性有歧視,Salesman,內有大男人沙文主義,為什麼一定是Man?今天,美國許多百貨公司取消了Salesman,不許叫,推銷員的胸口,有一個名牌,職銜叫SalesAssociate。
神經病吧?還有「工人」一詞,也有歧視意味,不許叫Laborer,要改稱「藍領工作者」(Blue-CollarWorker),英國的工黨,都照樣叫LabourParty,「睬你都儍」,把這種爭論當幼稚園的爭玩具風波。
在中國,「勞動者」卻是神聖的名詞。現在,問題來了,美國人認為Laborer貶低了工人,改稱「藍領工作者」。可是,「藍領」有別於「白領」(WhiteCollar),不也更清楚地把工人劃分為一個類別?「歧視」還在那裏,而且更有色彩的視覺效果,但左派既虛偽,也很愚昧,他們以為在替天行道,其實加強了公眾對「弱勢族群」的歧視的,就是這伙一知半解的儍蛋。美國人越來越蠢,他們自己也承認:Dumbingdown,但遠東許多地區,把美國人的口水當寶,跟在屁股後,這也立法,那也投訴,以為這就是「國際化」,吃得太飽了,硬要找些事情內耗,也好,以後沒完沒了的熱鬧,這世界有連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