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民幣結算 隨時啟動已作壓力測試 只待中央公佈細節

港人民幣結算 隨時啟動
已作壓力測試 只待中央公佈細節

【本報訊】國務院正式決議滬粵5個城市開展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料港澳兩地將成業務啟動後首批境外結算試點。特首曾蔭權指,本港正進行有關準備工作,並已就結算系統及電腦配套等進行壓力測試,一待內地公佈具體細節,跨境結算即可推行。
記者:劉美儀、李嘉麟

高盛證券向機構投資者發表的簡報中預測,根據中港兩地貿易額推算,本港銀行體系可透過跨境結算安排,額外增加最多等值650億美元,即約4445億元的人民幣存款。

5試點300內企將參與

而截至今年2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額為540億元人民幣,高盛報告認為,國務院公佈對本港銀行業發展有利。
接近政府消息指,只待結算管理辦法正式公佈,按本港就境外結算安排已作的準備,具體操作可快至一兩日後便正式啟動,料5個試點城市內,介乎200至300間大型企業,將獲批成為合資格參與對象。

港銀體系料增4445億人民幣

市場消息則說,一直並非傳聞開通熱點的珠海,「臨尾」入圍,成為5個試點城市之一,相信是配合中央將澳門亦列作境外結算地、與本港平分秋色的政策需要。
對於國務院公佈,特首昨會見傳媒時指,香港可望率先成為內地首個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銀行業可藉此將人民幣業務,由個人擴展至企業層面,相信能創造就業機會,是次安排針對出口企業需要,亦可減低外滙風險及改善企業經營環境。

陳家強:減滙兌風險成本

去年中港兩地貿易額達1.37萬億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本港成為境外首個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利兩地貿易進一步發展,亦為銀行業帶來不少商機,實質得益則待中央公佈具體辦法。
雖然港元與美元掛鈎,商界亦習慣以外幣作定價,但人民幣結算可減低滙兌風險及成本,相信市場會考慮更多以人民幣定價。對於中央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本港在法制及國際網絡方面享有優勢,具一定競爭力。
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表示,就中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銀公稍後將向金管局提出配套清單,當中包括結算安排、電腦設施、貿易融資及增加本港人民幣存款等建議。
王冬勝預期,隨着人民幣貿易結算正式在港推行,將帶動人民幣存款上升,對本地人民幣債券發行亦有幫助。
兩岸貿易日後亦有望透過人民幣進行結算,中國銀行(3988)行長李禮輝接受內地《每日經濟新聞》訪問時稱,該行希望將來對台建立兩個結算平台,一是通過香港進行清算,另外建立兩岸間直接計價的結算平台,該行對此已作深入研究,並準備好流程設計,正待人行和監管機構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