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範漢字表將出爐 解繁簡之爭

新規範漢字表將出爐 解繁簡之爭

今年以來,內地掀起簡繁字之爭。由於恢復繁體字的代價太大,據中國社科院專家透露,有關方面將對漢字規範進行調整,新規範漢字表快將公佈。而新規範漢字將主要針對簡化字的問題展開。

恢復繁體字代價太大

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表示,她對於社會上的「漢字復繁」與「更加簡化」兩種思維都不認同。她認為,恢復繁體字的代價太大,13億多人重學重寫,不易通行。面對目前來勢迅猛的訊息革命,進一步實現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才是當務之急。
王寧透露,目前教育部將對漢字的規範進行新調整,新規範漢字表已經進入相應的行政程序,將很快公佈。「主要的改進是針對簡化字的一些問題,我對三種簡化是不認同的。」王寧說,一是「同音替代」,比如干犯、乾(干)淨、幹(干)部、主幹(干),都是用的同一個「干」,這過於簡單了,不利於理解。二是「符號替」,像是鄧()的又部,燈(灯)的丁部,在繁體字中都是登,簡化之後,反而成了三個字,這就使簡單問題複雜了,也不利於理解。三是「草書楷化」,一些簡化字是用草書代替正楷,草書與楷書很多是不協調的。「這些問題,要逐漸改正,這次的新規範漢字表作了一定的糾正,但還沒有大規模地改。」王寧說。
對於港澳台與海外華人使用繁體字,與大陸交流存在障礙的問題,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董琨認為,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識繁寫簡」。學生的課本應該使用簡體字印刷,課本後邊附上繁簡字體對照表,讓學生對兩種文字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北京《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