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根基 - 左丁山

古文根基 - 左丁山

前日講到中學嘅「中國文學科」危危乎,中學改為三三四制之後,選讀中國文學科者預料會買少見少,可能與英國文學科一樣,逐漸絕跡於中學。中學生不讀古文,他日入到大學,即使主修中文,自不然盡量避免選讀古典,主攻現代文學,長此以往,香港嘅大學畢業生之中,想搵到幾個儒學秀才,老莊專家,怕會好難。
賓架P請教授L吃午飯之時,與教授講起如何寫文章,如何公開演說而言之有物,談吐文雅,教授話:「恐怕都係要有番啲古文根底至得,中國現代政治人物之中,懂得演說,有如甘迺迪、奧巴馬咁叻嘅,好似未見過。」教授言之有理。你睇吓立法會議員之中,辯論時出口成文嘅,左丁山只聽過有兩位,就係張文光與黃毓民(黃議員唔講粗言之時),而呢兩位先生大人讀書之時,都曾對古典文章下過工夫。
不數日,教授L惠賜大作一本,就係《渾家.拙荊.夫人》,天地圖書出版,講到呢度,大家知道教授L就係劉紹銘教授啦,我哋小時候就睇佢嘅《吃馬鈴薯的日子》,知道佢中英文皆優,睇佢寫散文講中英語法之不同,係一種享受。劉教授在文集前言中講到歐化英化語句,談及董橋寫文,深信〈鍛句鍊字是禮貌〉,後來在一篇〈文字是董橋的顏色〉提及早年收到董橋來信,內有一句「白天應卯」,自己不懂,為之面紅一陣,要查辭典先至知道「應卯」之來龍去脈,後來與董橋通信,索性改用英文;董橋寫文,重視文字,劉教授引用董橋之言:「活了幾十年的人了,煙水池台,風景闌珊;荒村客路,斜陽無主……」嗱,各位看官,董橋散文係白話文,但如無古文根底,焉可如此操控文字自如?
正是因為現時好多專業人士通英文,不懂中國古文,所以劉教授在前言稱讚陳雲之《中文解毒──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指出陳雲係一位銳不可當之新進「語言警察」,陳雲話新派語句講「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的可能性」,遠不如舊時師爺講:「或交有司法辦」,曾經有老友私底下質疑左丁山以廣東話寫專欄,我可以毫無保留地告訴他,我曾經針對性地以《古文評註》作為我的讀本達數年之久!呢本劉教授自選散文集就足以為左丁山嘅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