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羅馬古城發生6.3級地震,一個生於羅馬的小伙子,則為世界球壇帶來震撼。馬捷達的一球成名故事並不陌生,近十年便有卡斯辛奴、朗尼。兩人成名後,前者顛沛流離,後者如日中天,源於成長路上所得的「養份」有別。馬捷達應慶幸在曼聯,而非意大利成長。
剛過去分4個時段、維時十句鐘的意甲星期天,我僅利用唯一空檔觀賞曼聯對維拉之戰,沒想到最激盪人心的一幕,就在這空檔出現。17歲意國小子落場後有份懾人力量,無論講波佬、觀眾想必都期待,亦相信他會平地一聲雷,結果沒令人失望。
他完場後吻向攝影機鏡頭,意大利球員如此激情實沒幾個,我即時想到的,是曾踢英超的迪肯尼奧。
99年12月,17歲巴里小將卡斯辛奴一人舞上前轟破國際米蘭大門,過程中剔波、快放技驚四座;一球成名使他獲羅馬垂青,與托迪合作也曾有段風光。可惜會方終未能處理好其紀律、駕馭其桀驁難馴性格;連稱兄道弟的托迪與卡斯辛奴也反目,很難看。
02年10月,未滿17歲的朗尼後備上陣為愛華頓射垮阿仙奴,亦使他一登龍門,往後在曼聯的進境人所共知。其間,也曾發生他與基斯坦奴朗拿度的世盃風波;但曼聯的人事危機管理遠比羅馬高明,危機一除,是多年的收成期。
馬捷達一球成名後,費Sir叮囑小伙子必須腳踏實地,旨在降溫;可預期紅魔將會好好琢磨、善用這瑰寶,不會讓他成為卡斯辛奴。
文:藍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