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借本欄談論職業球員在比賽中的應有態度,沒想到事件會在短時間內有戲劇性發展;現時這宗「疑似」假波案已鬧得熱哄哄,足總更主動要求廉署介入調查。
無論球迷、評述員、以至班主,對一個球員的首要着眼點,往往都是其足球技術和場上表現;然而,球員自身素質及修為也同等重要。因為個人操守絕對會影響球員球場內外言行,這些條件亦是球會班主,在揀蟀時應要留意的地方。
多年來,香港聯賽引入過不少地方的援將,有部份可能會視自己為「過客」,可以隨時轉工跳槽,稍有不如意便另謀高就;這是一種欠缺承擔的表現,當然上述現象並非只針對國援來說。
反觀本地球員則相對上重視個人口碑,要在球圈繼續掙扎求存的話,自不然要以態度去保住聲譽;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何世界上的著名球會,都有完善青訓系統,確認了青訓工作的意義。一個年輕球員由細打到上職業一隊,除了有正統技術培訓外,球會也會教導何謂專業精神;仔細點說,譬如面對傳媒技巧、如何避免誘惑、球員品德等課題都是自幼就要灌輸。
且看西甲豪門巴塞隆拿,自家訓練出來的沙維、恩尼斯達以至美斯,都是相當檢點得體;曼聯近代出產的傑斯、史高斯、加利仔更加是「模範生」,對比起外購回來的朗尼、C朗及里奧費迪南,這個反差更為明顯。作為職業球員,要打響名堂非一時三刻的事情;如果忽視個人操守和態度,空有技術和表現的話,當然不能談得上成功。
文:丘建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