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區政府反應麻木思覺失調 - 李怡

蘋論:特區政府反應麻木思覺失調 - 李怡

曾特首連續就香港經濟前景作出悲觀預測,繼上周說金融海嘯對香港打擊尚未見底之後,前日英國《金融時報》刊出訪問曾特首的文章,他說香港09年首兩個月的出口總額下跌近四分之一,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跌幅,香港經濟下滑速度之快,是他加入政府以來首次見到的。
既然已預見到經濟會越來越差,那麼照常理就應該立即行動,想辦法去刺激經濟,以應付將會到來的嚴峻衰退才是。正如醫生若已診斷一個病人患了癌症,他一定會立即進行治療,而不是等到癌症惡化時才用藥。然而,曾特首卻在同一篇訪問中說,「今年年中若有需要,我們仍可以做些事(去刺激經濟)」。年中是否有需要,他都已預估出來了,何以還說「若有需要」?
曾特首這個訪問所傳出的訊息,不止是告訴市民,香港經濟會越趨嚴峻,而且告訴市民,領導香港的行政長官,經已思覺失調,他的邏輯思維和處事方式大有問題。他對事物的反應,違反了一般人的常識。
沙士期間,市民質疑董特首的反應「慢三拍」,但那只是事件發生之後他的反應較慢吧了。曾特首則是他預知了事情會發生,等於已診斷出了症狀,卻說要遲遲才用藥,這就不只是反應「慢三拍」而且是反應麻木了。
另一樁讓人感到奇怪之事,就是上月底,曾特首和康文署署長周達明,突然向在赤柱塌樹中死亡的莊頌賢的家人表示慰問和道歉,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亦致電莊父,除表達慰問,更承諾會跟進事件。接着,曾特首又囑咐政務司長唐英年率領政府四個政策局,全面檢討政府對樹木的管理、保養、兼顧推廣綠化,確保市民安全。

單看這段消息,不知就裏的人一定以為塌樹導致莊頌賢死亡之事,是剛剛發生的。然而,原來這是七個月前,即去年8月27日發生的事,何以事件發生了七個月,才有姍姍來遲的慰問和道歉呢?何以七個月後,才突然由特區第二號人物領導四個政策局去管理樹木呢?答案是因為死因庭作出裁決,認為莊頌賢雖死於意外,但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康文署在事發前一個月曾檢查過這棵刺桐樹,康文署長周達明更說這棵樹的情況「可接受」(acceptable),而死因庭的裁決則意味着「不可接受」,須對這棵樹立即處理,這樣意外就可以避免。
因此,如無死因庭的裁決,就不會有特區大人物的道歉、慰問和大陣仗地成立跨部門的護樹組織,進行護樹大行動。
莊頌賢事件七個月後的反應,和對經濟衰退要到「年中」才「可以做些事」,不是個別事件,而是特區政府反應遲鈍、顢頇無能、思覺失調的連串併發症。較早的曼谷機場事件,保安局一直毫無反應,直至出了人命,才急忙派出專機去接載滯泰旅客,但那時大部份旅客已自行設法回港了。較近的是醫管局使用毛霉菌超標藥物、派錯過期咳藥水,加上失去嬰屍事件,明愛門前失救事件,迷債事件,警隊風紀事件……特區政府的行政失誤,可謂罄竹難書。
對這連串的失誤,特區政府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道歉如食生菜,或煞有介事地成立甚麼部門去檢討,而是應看到:連串失誤並非偶然,肯定是整個政治體制出了問題。倘不深入檢討,溯本探源,予以根治,失誤還會不斷出現。
經濟衰退令人擔心,但還不是大災難,特區政府的反應麻木、思覺失調,才是香港的大災難。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