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在北京旅行的朋友問我「母親節」有什麼節目,我說會搞一個美食團,到番禺去玩兩天。
他們就說要一起去,我說,這個團,你們自己不要出錢,讓兒女請你們去。他們覺得很有道理,說對,這一次,一定要兒女請客。
其中有一位黃太太,她表現沒有其他朋友那麼熱烈,指指身邊的黃先生笑咪咪說:「我們每次旅行,都是兒子請的。」
於是大家都盛讚她的兒子孝順。
我笑了:「其實,你們給了兒子那麼多,現在他拿點利息出來,你們就高興成這樣了。你們知道馬多夫嗎?」
「當然知道。」
「對了,馬多夫是怎麼對待投資者的?他拿了投資者的錢,然後到時到候分一點出來,說是投資回報,投資者就開心的要命,到處說投資在馬多夫那裏,真是太好了。其實呢,他們不過是從自己的一大筆投資中,拿回了一點點。」
朋友們都笑了:「你是說兒女都是馬多夫?」我說:「我沒說兒女都是馬多夫,但他們的父母,卻有類似馬多夫投資者的心態,一大筆一大筆投下去,從不問回報,偶爾得回一些,就歡天喜地。」
為人父母者,都是這樣,是很容易就被兒女討得歡心的。做人子女者,如果明白這一點,做個孝順的好兒女,其實特別容易。只要從父母的「投資」上,送回些微出來,父母就像分得大花紅,歡天喜地猶如大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