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太平 - 陳也

身後太平 - 陳也

每年清明山火燒已經不是新聞,人在拜天在看,慎終追遠不一定大把大把燒衣才算數,拜山而不尊重山,口佛而心邪,清明節人鬼都得不到太平。清明時節雨紛紛,地球不可能那麼詩意了,清明雷打黑暴水淹的壞日子,相信不會遙遠了。
這個清明是父親過身後第一個,他是海葬的,本來我諗住搭一趟渡輪去,算是悼念。但奶奶要去粉嶺祭老爺是「例牌」,人擠人來來回回四小時,孩子累到要打的過海,我哪還有勇氣提出坐船去。奶奶塞過來的「外賣」祭品包括一隻熟雞、幾斤燒肉和煎堆沙翁等,都是膽固醇的死黨。雖然老爺患的可能是骨癌,不是心臟病,我父親生前亦清淡,家族應該沒有高危遺傳。可是把帶回家的發泡膠盒揭開後我的《禮儀師》觀賞後遺症發作當堂反胃。膠盒層層剝開都是燒煙氣味。
拜山時牛王頭見爸爸將一個大號冥包擲到焚爐去,一直問點解。點解燒爛它?這是傳統。傳統係乜意思?一直都是這樣做就叫傳統。點解?人人都係咁嘛。去年我沒帶他出海,出門前告訴他,我要把公公的骨灰放入大海。他問「你擲了公公落海之後又點?」我忍住笑,心想如果信奉的是可蘭經,伊斯蘭生死觀自然樸素,五歲小子當可理解。而這個清明跟過去的清明無異,《禮儀師》電影感人的效應,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