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亞洲民族主義競賽 - 張華

探針:亞洲民族主義競賽 - 張華

陶傑文章惹禍,被菲律賓政府禁止入境,更有逾千菲人在港遊行抗議。文化差異令部份人難以理解陶傑的幽默和春秋筆法,但更令人憂慮的是,南中國海領土之爭,加倍放大了菲律賓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當這些極端思潮與中國愛國主義者直接硬碰時,後果堪虞!

鄰國對中國存戒心

中國的鄰國,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反華、恐華情緒由來已久。一方面,這些國家歷史上曾受中華帝國入侵,其政權或被干涉或被顛覆;而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共輸出革命時,東南亞無一倖免受到衝擊。另方面,過去百多年,大量華人移居當地,而華人的勤勞、聰明、善於經營等,很快就積聚大量財富,進至控制當地經濟,招致當地居民妒忌及憂慮。
因此,亞洲鄰國對中國存很大戒心,印尼、越南、緬甸等國,先後發生過規模不一的排華行動,菲律賓則有專門針對華人的綁架行動。他們籌組「東盟」,就有暗中抗衡中國之意。
近年,隨着中國崛起,這些國家的恐懼更甚,對中國的言行非常敏感,甚至過度解讀,放大為中華帝國的復辟。更甚者,愛國主義也是中國國策,成為維繫中國人、維持中共政權的靈丹妙藥,而這種狹隘愛國主義思想,同時也有強烈的自大和排他性,且非常盲目。中國國力日強,民族主義也日益高漲,令鄰國深以為憂。事實上,過去十多年,中國「憤青」先後多次跟鄰國民族主義者交鋒,日本不在話下,中韓的民族主義者曾就長白山領土糾紛、端午節申請成為世界遺產等,互相指摘;越南年輕人多次到中國大使館示威,抗議中國「侵佔」南沙、西沙等。

文意被部份人曲解

今天,中國跟這些鄰國的海陸邊界都有糾爭。只要中國有任何關乎領土的行動,這些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就會被煽動,當地政客迫於輿論和民情,一定會採取激烈的行動(即使只是表面文章)去對抗中國。
陶傑文章談到南沙主權屬於中國,原本要諷刺中國憤青,但因為部份人的情緒激動而誤解文意,可想而知民族主義思潮澎湃的可怕。因此,最令人深以為憂的,不僅是區內軍事競賽(中日印之間的軍備競賽越演越烈),還有區內的狹隘民族主義競賽。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